美文网首页
【韵|‖层次‖】(五十)深度‖《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解释+扩延思

【韵|‖层次‖】(五十)深度‖《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解释+扩延思

作者: 维度意识的深度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10:42 被阅读0次

    50

    第五十章原文

    第50章 出生入死

    【原文】出生入死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②,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③。盖闻善摄生者④,陆行不遇兕虎⑤,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①出生入死:从生下来到死。与今天的成语“出生人死”义不同。②动:经常。③生生:求生的意思。④摄:保养,养生。⑤兕:犀牛。

    【翻译】人从生下来一直到死,长寿的有十分之三;短命而亡的有十分之三;生下后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求生太过度了,酒肉餍饱,奉养过厚了。曾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行走遇不到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虽凶,却对其无法用它的角;老虎虽猛,却对其无法利用它的爪;兵刃虽锋利,却对其无法施用它的锋芒利刃。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扩延思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老子举出了短命的,长寿的,自己寻死的一些例子,可以说对于人生来说从出生到死亡,各有各的不同,殊途同归,最终都是要死的。人为什么会短命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求欲过度,奉养过多,酒肉饱腹,欲望过重容易造失去方向找不到自我,奉养过多容易让人不知道满足,酒肉饱腹容易让人思谣欲产生不良情绪反应,以上种种都有致人于死地的潜在危险。

    那么长寿者又是怎样的呢?“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长寿的人能够回避各种危险,在人生路上游刃有余,他能压住朱多欲望而超越自我,情绪的控制也能得心应手,能防范于未然,所以就算是遇到了危险也想尽办法化解,最后逢凶化吉长寿百岁。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长寿者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探索和在智慧上不断的提升,而能不涉足其危险之地,在身体上和精神上不断的段炼和精进,故其能长命百岁。

    本章要明白的道理:处事不惊,居安思危,超越自我,合道而为,保持健康长寿就是人生追求的真理。

    【课外阅读】苏辙《老子解》

    性无生死,出则为生,入则为死。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

    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矣。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即死之徒也。人之所赖于生者厚,则死之道常十九。圣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本性是无所谓生死的,置身于自我之外就是生,执着于自我就是死。获取外物的精微物质来滋养自己,就是维持生命、延长寿命的人;用外部的声音、颜色、气味来伤害自己的人,就是破坏生命、走向死亡的人。两者走的是生与死两条路。我们只知道劳作而不知道停歇,只知道说话而不知道缄默,只知道思考而不知道忘记,种种行为都将耗尽人的精力,就是老子说的因为行动太多而进入死亡的境地。

    生死的道路,三者各占了三分,那不就是说生死的道路占九分,剩下的一分是不生不死的道路吗?不生不死,就是《易经》所说的“静寂不动”。老子只说其中九分,是让人自己悟到剩下的一分,而寄托了无所思虑、无所作为的奥妙。有生就必然会死亡,所以活着的人就是将要死亡的人。人依赖丰富的生活物资的,十分之九都要走死亡的道路。圣人常在不生不死的状态中,称不上活着,哪里还有死亡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韵|‖层次‖】(五十)深度‖《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解释+扩延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h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