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最近去了趟泰国,说起泰国的商业如何如何好,并且泰国居然有专门做旅游类型的商业,为什么国内倒是没有那?
我一下愣住了,仔细想想国内似乎没有特地为游客打造的做得很成功的商业,印象中旅游商业依然停留在卖土特产的阶段,真正把游客服务做得很好,体验感足够强的项目凤毛麟角。
原因在于冲着旅游来的客群和奔着商业去的客群是完全不一样的,旅游客群是高度分散,低频消费的,很少有回头客;而商业的客群则强调集中,多频次,老顾客。
前者交易次数足够少,就要面临信任问题,所以,客单价就低,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low;而后者就没有这个问题。硬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就容易出现问题。
旅游商业所涉及的六大元素是,吃、住、行、游、娱、购。
吃的方面大家的普遍认知是景区的饭店总是比一般的要贵,并且大多还不好吃。
住是大业态,从星级酒店到公寓,民宿,类型非常丰富,这块可能是目前发展不错的领域,很大原因是酒店市场的竞争及网上OTA平台助推;
行,目前主要问题是景区高峰时期的运力不足以满足客群需求,还有就是景区导示系统的清晰明了;
游,主要是逛的体验,这里面需要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来呈现,春天看花,夏天玩水,秋天采摘,冬天滑雪或泡汤,不仅要每个季节有特点,还要突出不一样的地方,并且随着旅游的发展目前的客群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的层次,更要增加项目的体验性,也就是玩的尽兴。
至于购反倒是附带性需求,如果以上的内容做的足够好,那么购买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基于以上,旅游型商业的本质其实是旅游,因为只有把旅游做出来,才能有足够的人来,人来了才有商业存在的空间,先要把人圈进来,然后不断优化服务,形成良性循环,锁定一大波铁粉,然后才是商业大展拳脚的时候。
道理都懂,但在实际操作中,90%以上的项目都是重地产,轻旅游,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做旅游是个砸钱的事情,尤其是做一些创意型的项目时,投入成本很大,收益周期很长,这对于希望通过卖房来回笼前期投入的冲动就特别大,逐渐的卖房就成了主要目的,而旅游只是一个配套。
所以,其实国内的旅游商业基本呈现了两种情况,以旅游为主的商业,其实做的还不错,典型如乌镇,拈花湾;而以卖房为主的商业,大部分经营惨淡,难以为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