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青黄色未匀。清明时节雨纷纷。
拨棘分丛寻草冢。哀恸。十年光景奈蓬尘。
酹拜数巡难叙意。何寄?梨花一树最殷殷。
细雨妆成千滴泪。垂坠。含伤感怆祭清魂。
(词林正韵;欧阳迥体)
注:海棠社作业,要求嵌入“清明时节雨纷纷”。
后记:
祖母离开我们已经十四年了,但我永远忘不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她身材清瘦且略显佝偻,但坚强并独立地走过了92个春秋。别的不说,单是这一点——守寡70多年呵护着我们一家人——就让我们后辈永志难忘,无以为报;她一辈子省吃俭用,勤俭节约,但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即使对曾经逃荒要饭的外乡人,她也能尽其所能予以接济;她总是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但又能保持心思宁静,性格平和,慈祥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似乎是想告诉我们:“没什么大不了的,吃点苦算什么!”从她的身上,我们永远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无限,更能汲取着前行的巨大力量。
祖母去世后,父亲和我们姐弟商量,还是把她老人家安葬在老家的祖茔。那天,安葬的所有事情顺利办妥,天上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家乡的老辈们说:“雨打灵,辈辈穷;雨打墓,代代富”。意思是,葬礼正在进行而天就下了雨,意味着后辈人辈辈受穷;而葬礼进行完天才下雨,意味着家族一辈比一辈富裕。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可据,当时我们的确认为祖母的葬礼算得上“喜葬”。
这样当然是遂了老人的心愿,但每年清明节的祭奠就成了问题。一来是因为我们老家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最兴盛的时候也不过十几户人家,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人居住,交通实在是不便利;二来是因为作为家里男丁的我常年在外,更是无法在应该祭奠的日子到坟前叩拜。
按照老家的风俗,在老人家去世10周年的那个清明节,我们回老家进行了一次比较隆重的祭奠。之后每到清明节,当时的情景总在我脑海里萦回。这首“定风波”中的那树梨花确实有之,或许今天它还在那里吧?惟能托付它年年岁岁祭奠我的祖母。愿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如梨花一样圣洁淡雅,迎风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