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年级组开展教研活动——听评课(每周一次)的时间。按惯例是上午第二节,但今天因为中心学校的领导要听课,就改成了第一节。
我们集体换了课,铃声一响就来到了讲课的教室,一(1)班。讲课的王老师年轻有为,是去年考进来的,有朝气,有想法,也有干劲。
她讲得是《荷叶圆圆》这一课。课文很简单,也不长,学生能尽快的读完。王老师结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先说导语:开篇就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池又大又圆的荷叶的视频。通过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形状和特点”对荷叶进行了描述:绿绿的荷叶,大大的荷叶。
那么荷叶可以做什么呢?文中出现了几个小动物,它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学生结合问题再次朗读课文,很快大部分学生都找了出来。
小水珠把荷叶当作小摇篮
小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
小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
小鱼儿把荷叶当作凉伞
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真实,假大空的话,他们想不到。王老师这节课完全避开不切实际的说教,每一步都通过文字加视频的方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幅又一幅“活的画面”。
学生或说或演,整个课堂乱中有序,乱中有法。有演小水珠的,有演小蜻蜓的,有演小青蛙的,还有演小鱼儿的。他们按照老师的引导,或睡在“小摇篮”里,或停在“停机坪”上,或站在“歌台”上,或在“凉伞下”游来游去。
课堂成了“池塘”,孩子们在演中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当老师出示课后习题(连线题)时,学生异口同声的全部回答正确。这个问题就说明了王老师采用上面的方法是可取的。
回顾我去年教这一课时,作为老同志,用的是老方法。没有演,只有说。即使说了很多遍,在做习题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做错。反观这节课,学生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说明学生在演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这几个小动物,为什么会把荷叶当成不同的事物了。
只有学生真正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水到渠成的完成配套的习题。
再说板书,王老师通过绘画(提前)的形式,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荷花贴在黑板上。美观,直视感强,学生很喜欢,老师也能节省时间。这点也是我要反思的,用写字的方式板书,学生不一定能尽快记住,毕竟他们识字量少。再说我也喜欢画画,怎么就没想到呢?
还是年轻人有想法,喜实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不让45岁以上的老师讲公开课了?年轻人有想法,而且会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多 ,对电脑玩得熟练,做个课件轻而易举。上课的时候用手一点,就会出现老师需要的东西。
这对低段学生是非常有用的,低段学生更重“实物”,老师讲得多没用,要让他们在听讲的同时,眼睛里面有看的,耳朵里面有听的,双管齐下,才能起到作用。
简简单单的一节听课,让我这个老同志得出一个结论:适合孩子们的,才是最好的,至于教师,是不分年龄的。倚老卖老更是不可取也是不能有的,而要活到老,学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