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书带你拆解商家常见的4个种草套路,剁手正当下,省钱奔未来
在消费至上的今天,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也孕育了阴性的眼睛。
基于对人类偏好和性格的实证研究,我们能买到的几乎所有东西都经过了市场营销人员的精心打造,他们绞尽脑汁的要把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更幸福的东西卖给我们。
下单一时爽,一直下单一直爽,心情笑嘻嘻;
下个月,微信、支付宝、银行卡、钱包,四大皆空,一夜回到攒钱时,内心苦哈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商家常见的4个种草套路,让你下个月理性剁手。
以健身卡为例,在健身房的广告中,都离不开完美身材、匀称体型、减肥塑身、气质提升这些词汇,人人都渴望拥有,让你在短时间内聚焦错觉,大脑产生买了健身卡,你离完美身材就不远了。
可是,事实呢!据统计显示,80%以上的人买完健身卡后,每月健身次数不超过8次,可以容纳500人的健身房,实际会卖2000张年卡,健身房就是个赌局,赌的就是你不去。
类似的还有书的营销,以读书后脑补的增长智慧,走上人生巅峰,再加上各种名人效应,不买你感觉自己不求上进,买了,书就永远尘封在书架上。。。
正如杰弗里·米勒,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在他的书籍《超市里的原始人》中所说,我们购买物品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能在拥有和使用它的时候得到享受,但事实证明,拥有物品带来的快感通常都只是昙花一现。
《超市里的原始人》消费者聚焦错觉,加上营销刺激,视野被收缩,脑补自己购买后变成另外一个人,是冲动消费的第一大套路。
在《触发非理性消费》一书中,作者研究发现,打折促销是最容易诱发消费者产生失控消费的手段。占便宜是人的天性,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优质的商品,是消费者永远的心理诉求。
这个口红打折了,赶快买!
这个大衣降价了,赶快下手!
超市今天做活动,赶快去看看有没有需要的。。。。
打折促销对我们的诱惑力,永远无法抵挡,特别是现在在线支付年代,打折促销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胜算渺茫的理性博弈。
所以,我们在非理性驱动下,买了一堆并不需要,或者当下并无需求的额外物品,除了占领了你的空间,对你的生活质量并无益处。
数月之后,即便你想用的时候,之前买的很可能已经被你遗忘在角落,而又选择买新的,你的房间东西越堆越多,某一天,你开启断舍离计划,最后很可能那些尘封的物品会在垃圾桶寿终正寝。
所以,按需购买,不要超额购买,不仅有利于减少冲动消费,而且有益于家庭整洁。
《触发非理性消费》遇到省钱、花钱、投资这些事儿时,我们的大脑不再是合理的计算器,也无法遵循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数学模型,找到“效用最大化”的解答。
正如利玛窦·墨特里尼在《消费心理学》一书中所说,遇到有关经济和消费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上当,了解消费心理学,增强自己的判断力,成为思虑周密的消费者,可以帮我们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假设你是某知名运动用品的制造商,你的公司投入了3个亿用于研发具有智能跑步功能运动鞋。这款鞋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使用者的习惯自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你研发计划进行到80%时,你发现竞争对手已经开始销售同样功能的运动鞋,且对方公司的产品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便宜。
请问,你会继续投资剩下的20%,以完成研发计划吗?
作者的研究结果是85%的人回答了“继续投资”,原因是计划已经执行了大半,即便该产品已经无法与对手产品相竞争,继续投资只是浪费钱。
把问题中的已投资金额改为0,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再询问同样的人,你是否愿意继续投资?
结果,回答“会继续投资”的人骤减。
对投资者来说,二次投资金额相同,但是决定却截然不同,为什么?
很明显,在已投资金额为0时,人们没有任何顾虑,会理性的考虑投资收益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已投资金额80%时,人的思维会受到投资金额的牵绊,其本质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顾及过去的成本,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帮你认清消费本质,从一连串的打折拼单的怪圈中,解脱出来,要意识到,当对消费的认知偏离了事实,行为就会失去理性。
《消费心理学》谁有能力构想美好生活的愿景并使之盛行,谁就拥有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欲望之地: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讲述了美国1880-1930年消费主义文化的变迁,如何从舒适之地,一步步变迁为欲望之国,商人和大企业如何在美国社会逐步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市场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的欲望,一旦欲望被激发,商人扮演着阿拉丁神灯一样的角色,市场像灯神一样竭尽所能的满足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愿望,即便并不是我们真正的需求。
虽然浪费了钱,但是赢得了心理价值,是此类消费的典型特征。
每一个消费者就像故事里的那个穷人家的孩子阿拉丁,在一个无意识下点击进入一个购物商店,商店首页出现了一个可怕却又强大的灯神--各种商品清单,灯神实现了你的许多愿望,你开启买买买模式,购物车就是你建立的王朝。
欲望的力量如阿拉丁般魔幻、狂热,灯神也在尽己所能的满足所有愿望,悲哀的是驱使你行动的,不是你的自主意识,而是基于“灯神”商家的诱惑,灯神让你的心理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你的消费,不是基于你的真正需求,这就很容易买后就后悔,你的心理价值并不基于理性。
《欲望之地: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我们生活在被物裹挟的社会,一个小小的理由就会引发我们的冲动消费,基于以上四个套路,买之前,想清楚,一年内用不到的,果断不要,短期内用不到的,果断不要,可买可不买的,果断不买。
我们热衷于买买买的快乐,但也要懂得,凡事既要有热情,也要有节制,如此,方得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