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邓不利多总在大战之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
哈利和汤姆成为了硬币的两个面。两人有相似的悲惨童年,他们都只在霍格沃兹感到快乐。不同是在成长环境上,哈利在亲人家里长大,汤姆则是孤儿院中。哈利尽管生活比不了正常的孩子幸福快乐,但实际上他的快乐依然来自爱。来自姨妈一家稀薄的爱和来自韦斯莱一家直接的爱,哈利成长路上被爱意保卫,逐渐变成忠诚的格兰芬多。缺爱的汤姆,则像是通过魔法获得心灵的寄托,变成了极端的斯莱特林。
此外,哈利在本书中还有两个另类的爱。
一是隐晦的斯内普。他在决斗俱乐部中教给哈利的"除你武器",哈利波特的RPG游戏中除你武器往往是最基础的招数,尽管后面学了各种咒语,但会发现哈利从本书开始,逐渐将这招用到极致。
二是爹味十足的洛哈特。作为全书的搞笑担当,是我见过炒作能力最强的巫师,如果不是贪图虚名,他大概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纪录片作家。他一次次地给予哈利各种人生建议,大概也有点捆绑销售的意思,按照常规发展在多年后,洛哈特就可以写一本在《霍格沃兹教导哈利的日子》。
主题选择的纠结表现在哈利因为同学被石化后,大家对拥有蛇佬腔的他产生的误会,让他在格兰芬多和斯莱特林之间犹豫,猜测自己是不是斯莱特林的后裔,是不是选错了学院。事实上即便是斯莱特拉的后裔,当自己决定成为一名勇敢的格兰芬多,便不再为血统所束缚,天赋决定了自己走多远,选择决定了自己走哪个方向。另及:偏见,即便在魔法世界也难以避免。
大魔王冷漠地讲述了年少时的悲惨经历,这也是推动他魔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汤姆对麻瓜的厌恶大概也有因为父亲看到母亲女巫的身份后,抛弃了母子的关系。与之对比的是黄凯,他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以温和的语气说出最悲惨的童年经历时,观众评论,他集齐了一个成长为反派的所有经历,却长成了一个闪闪发光又温润如玉的向日葵。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黄凯和伏地魔同样身处低谷的开局,都成功逆风翻盘,但是飞翔在不同的天空。
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选择还包括:
一是信任的选择。金妮因为和汤姆的日记本聊天,逐渐被汤姆控制。韦斯莱先生告诫:永远不要相信任何能够独立思考的东西,除非你看清了它把头脑藏在什么地方。结合现实,不止是日记本,即便是每天都在一起接触的人,也不见得可以完全信任。当秘密被另一个人知道,即便是关系最密切的人,秘密也将不在是秘密,而可能变成伤害自己的武器。再深入思考,日记本和AI很相似,小度,天猫精灵等很早之前便有了回答简单问题的能力,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AI软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难。似乎和金妮向汤姆倾诉自己的苦恼有异曲同工之妙,伴随科技发展,金妮的遭遇可能将不再只是发生在小说中。也许只有面对三体人,才能真正的畅所欲言。
二是课程的选择。像极了我们选择大学和专业:赫敏代表能力极强的人,他们一直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帕西和赫敏的情况类似,真正能力拔尖的人一直都明确自己的目标,他们对未来规划清晰,他们需要前辈的指点,但从不需要旁人指指点点;纳威代表家庭条件好的人。他虽然对选课无所适从,但是魔法世家的他会得到了亲戚们各种建议,不管纳威如何选择,至少可以保证在魔法世界混得不太惨。罗恩和哈利也会同纳威的情况类似,如果不是救世主有自己的主线任务,他们三人很可能走到相似的阶层,韦斯莱虽然不是世家,但至少也有查理和比尔的职业生涯可以参考,韦斯莱先生本人也可以在仕途上给予建议;迪安则是绝大多数人的缩影,没有可以提供建议的长辈和朋友,自己能力平平不像赫敏一样能力超常,也不像哈利一出生就站在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面对课程只能自己瞎选,至于最后会怎么样,全看天意。至少我大学时对专业的选择也像迪安是随机点了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