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袁子正书》卷17明赏罚诗解张仁义门赏罚分明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

《袁子正书》卷17明赏罚诗解张仁义门赏罚分明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17:57 被阅读0次

    《袁子正书》17明赏罚诗解张仁义门赏罚分明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断

    题文诗:

    夫干禄者,唯利所在,,以取当世,

    而不能日,月不违仁.当其用智,以御世时,

    贤者有不,如也圣人,明此道故,张仁义以,

    开天下门,抑情伪以,塞天下户,赏罚,

    随之.赏足使,而罚可畏,智者知荣,

    辱之必至,是故劝善,之心生而,不轨奸息,

    赏一人天,下知所从;罚一人天,下知所避.

    明开塞路,使百姓晓,然知轨.之所由故,

    贤者不忧,者不惧,干禄,不邪是故,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

    天下尽仁,明法之谓.死者人之,所甚恶也;

    杀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人,于利欲有,

    犯死罪而,为之先王,制肉刑,断人之体,

    彻膳去乐.谘嗟行之,不得己也.刑不断则,

    不威避亲,贵法日弊,如是则奸,禁而,

    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伤,天下生也.

    圣人计之,于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杀,

    者乃爱人,之心也涕,泣而行之,故天下人,

    明其仁也;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人,

    知其.仁见故民,不怨立断,下不犯,

    圣王之所,以禁奸也,先王制为,八议赦宥,

    差断以,三槐九棘,之听服念,五六日以,

    至于旬时,全正义也,而后断之,仁心如此,

    之厚故即,至刑可为.赏罚分明,不避贵贱.卷17明赏罚题解本篇重点讲的是赏罚问题。袁准认为,赏罚要达到“赏一人而天下知所从,罚一人而天下知所避”的效果,如此,才能使才智之士“劝善之心生,而不轨之奸息”。用刑是不得已的手段,应当存心仁厚,合情、合义、合法地审断。

    【原文】

    夫干禄[330] 者,唯利所在,智足以取当世[331] ,而不能日月[332] 不违仁。当其用智以御[333] 世,贤者[334]有不如[335] 也。圣人明于此道,故张[336] 仁义以开天下之门,抑情伪[337] 以塞天下之户,相赏(相赏之间。疑有脱字)罚以随之。赏足荣而罚可畏,智者[338] 知荣辱之必至,是故劝善[339] 之心生,而不轨[340] 之奸息,赏一人而天下知所从[341],罚一人而天下知所避[342] 。明开塞之路,使百姓晓然知轨疏(疏疑迹)之所由,是以贤者不忧,知者不惧,干禄者不邪,是故仁者安[343] 仁,智者利[344] 仁,畏罪者强[345] 仁。天下尽为仁,明法之谓。【注释】

    [329]接物:理解事物。[330]干禄:求禄位,求仕进。[331] 当世:现世。[332]日月: 一天一月,每天每月。[333] 御:统理。[334]贤者:用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并付诸实践的人。[335]不如:比不上。[336]张:提倡,发扬。[337]情伪:虚伪。[338]智者:有才智的人。[339]劝善:勉励为善,勉力为善。

    [340]不轨:不法。[341]从:效法。[342]避:回避。[343]安:恪守。[344]利仁:为利益而行仁。[345]强:勉强。【译文】求官的人追求的是利益,其智慧足以在当世取得成功,却不能做到每时每刻都不违背仁德。当他们运用智慧来管理天下时,贤能的人也有比不上他们的地方。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宣导仁义来打开天下进取之门,抑制巧智来阻塞天下侥幸求利之户,并辅助以赏罚,赏赐足以使他们觉得荣耀,惩罚足以让他们觉得畏惧。有才智的人知道荣耀和耻辱必会(伴随着自己善或恶的行为而)到来,所以向善的心就产生了,图谋不轨的念头就停息了。奖赏一个人, 天下人都知道以他为榜样而跟从;惩罚一个人,天下人都知道以他为教训而躲避。明确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使百姓知道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所以贤人就不担心,聪明的人就不害怕,追求官禄的人也不会走上邪路。所以仁爱的人恪守仁义,有才智的人为利益而顺应仁义,害怕罪责的人也会勉强履行仁义。全天下的人都能行仁,这就是法律严明的结果。

    【原文】死者,人之所甚恶也;杀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人之于利欲,有犯死罪而为之,先王制肉刑[346] ,断人之体,彻膳去乐[347] 。谘嗟[348] 而行之者,不得己也。刑不断[349] 则不威[350] ,避亲贵[351] 则法日弊[352] ,如是则奸不禁而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 身,而伤天下生也。圣人计之于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杀者,乃爱人之心也。涕泣[353]而行之,故天下明其仁也;虽[354] 贵重[355] 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断也。仁见[356] 故民不怨,立断下不犯,圣王之所以禁奸也。先王制为八议[357] 赦宥[358] 之差,断之以三槐九棘[359] 之听[360] ,服念[361] 五六日至于旬时[362] ,全[363] 正义[364] 也。而后断之,仁心如此之厚,故至刑[365] 可为也。【注释】

    [346]肉刑:惩罚肉体之刑。[347]乐:音乐。[348]谘嗟:感慨惋惜。[349]断:坚决。[350]威:威慑。[351]亲贵:亲族权贵。[352] 弊:萎靡。[353]涕泣:痛哭流涕。[354]虽:即使。[355]贵重:权贵重臣。

    [356] 见:同“现”,显现。[357]八议:古代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358]赦宥:宽恕,赦免。[359]三槐九棘:《周礼 ●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360]听:评议。[361]服念:审议。[3621旬时:十天的时间。

    [363]全:保全。[364]正义:公正,正义。[365]至刑:至重之刑。【译文】

    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杀人是仁者不忍心做的。但是有人为了获得利益、满足欲望,不惜犯死罪去做。古圣先王制定了肉刑,在伤残罪人的肢体时,他自己停止饮食、撤掉音乐、叹着气去施行刑罚,这是出于不得已啊。刑罚不果断就没有威慑力,规避亲戚权贵,法律就会日渐败坏。这样将导致奸邪不能禁止,犯罪的人日渐增多。如果恩惠施与一个人,却会伤及天下人的性命,那么圣人会衡量其中的利害关系,从而毫不迟疑地施行刑罚。因此施行刑罚杀戮,实际是爱人之心使然。君主流着泪施行刑罚,所以天下人都能明白他的仁心;即使是权贵重臣犯罪了也不赦免,所以天下人都能知道他的果断。刑罚体现着仁爱,所以百姓心无怨恨;判罚果断,所以百姓不敢再犯,这是圣王之所以能够抑制奸邪的原因。先王制定“八议”之法,对亲属、贤者、大臣等减免刑罚,三公九卿参与审议,议论五六天甚至十天,符合道义了,然后才加以裁定。仁爱之心如此宽厚,所以即使重刑也可以推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子正书》卷17明赏罚诗解张仁义门赏罚分明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r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