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鲁迅》
这本书的名字源自鲁迅说过的一句话:“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所谓“人间鲁迅”,就是鲁迅的“大地性”。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看透了人世间诸多小把戏,并了解民众的苦难与希冀。他为之反抗、呐喊,忠实地再现那些“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本书作者林贤治,是当代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著有《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鲁迅档案:人与神》等作品。这本《人间鲁迅》的创作开始于1984年,完成于1989年。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林贤治说自己一直在两个世界穿插,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则是鲁迅世界。
林贤治认为,世人对鲁迅的理解太狭隘太片面,比如放大鲁迅的孤独感和虚无感,津津乐道其“病态”;又如放大其风趣的一面,称之为“好玩”;又如放大其“钢铁战士”的一面,称其刀枪不入;又如放大其家庭的一面,探讨鲁迅的爱情或育儿经验。
但正如鲁迅自己所言:“当把所有的枝叶都删夷干净时,就得不到花果了。”鲁迅是一个人,有着七情六欲;但鲁迅又非凡人,自有其伟大之处。并且他并非生来伟大,他也曾懦弱,也曾因不得志而彷徨。他不会长袖善舞,面对挫败总有种种的无奈和不甘。
但他能自觉地响应时代的要求,成为时代的舵手。他在批判中心怀希望,又因为这点希望,从而对黑暗展开更激烈的批判。对这样一个思想深刻、性格鲜明、情感丰富的伟人,光刻板的研究怎么会够呢?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察他生命的细部。
于是林贤治用诗人特有的敏感性,去努力揣摩鲁迅当年的喜怒哀乐、悲欣交集。古人论绘画时曾说:画人难画骨,画骨难画心。写传记亦然。林贤治选择了最难的写法,那就是写鲁迅的风骨,写鲁迅丰沛的内心世界,画骨也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