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以数字命名的人的昵称,都或多或少蕴含了爱,对于沈从文称张兆和为“三三”,那必定是爱意溢满胸膛。
二哥只有对三三才显露满腹深情啊,那写信的语言温柔深情到了极致,读后我都想写情书啦,哈哈。
我们先不管这段感情最后有没有善终,我们且来看看沈从文的深情。
沈从文给她的第一封情书,很特别,薄薄的一张纸,只有一句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从小就众生捧月男孩子情书不断的张兆和,喜欢每次收到情书后,给这些情书做编号:
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沈从文排在癞蛤蟆13号
“沈从文这是在顽固地爱着你啊!”
“我也是顽固地不爱他啊!”张兆和坚决拒绝了。这是张兆和和胡适的对话。
情到深处,沈从文已经难以自拔,他的情书写得更勤了: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这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
“三三”这个名字是沈从文一九三一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
主人公三三是在单纯环境中生长的一个清纯质朴的女孩。幼年时父亲离世,母亲做了碾房的主人,三三就每天“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和以前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于是三三在哭笑里慢慢长大了”。三三的儿童世界诗意而天真,热天坐到风凉处吹风,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在火桶里,拨火煨栗子吃。生活在秀美如画的湘西水乡里的三三,在自己的单纯天真的儿童世界里怡然自得,单纯的生活环境使她拥有一颗天真质朴的童心。三三的母亲从不打扰三三纯净的内心世界。由于三三不怎么跟母亲倾诉心里话,母亲也不去问三三的事情,所以这些事情,连鱼知道的都比母亲知道的还多一点。“三三在母亲身旁时,说的全是母亲听得懂的话;凡是那些母亲听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美丽纯净的湘西世界,自然出美丽动人的的三三这样的女子。
而沈从文一九三一年的时候,正在热情地追求张兆和,张兆和在家里排行老三,沈从文叫她三三,自然而然把对张兆和的爱恋和深情倾注和投射到小说里的三三身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96827/ea57fd7084e6159b.jpg)
张兆和出身富裕人家,父亲不仅从商,而且喜好结交教育大家,投资教育。耳濡目染地,张兆和也成了作家,她的作品有《湖畔》《从文家书》等。
而沈从文却来自贫困偏远的湘西,这两个人是门不当户不对,真如张兆和当初拒绝沈从文时把他排在癞蛤蟆十三号。最后不知是张兆和被沈从文感动了还是张兆和也真正爱上沈从文了,最终两个人1933年9月9日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96827/c4ecfd1ef360915f.jpg)
才子佳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貌似这只出现在童话里。现实世界总是伴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噼里啪啦地,哪有不磕碰的时候呢。
天生浪漫的沈从文最终经不起生活琐屑的磨砺,还是犯了部分男人会犯的错误,在婚内出轨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得到张兆和的谅解。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三三,是他笔下的翠翠、夭夭,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直到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了他的遗稿,才发现他忍受了这么多的重压。
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张兆和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没错的,沈从文骨子里充满了浪漫与深情,骨子里也充满了善良与悲悯。所以他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那么自然、生动、活泼、充满人情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