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ay 13

读《给教师的建议》day 13

作者: 依然如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22:38 被阅读0次

    48 要思考,不要死记!

    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是这么困难?是因为,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

    或许这样的孩子不是极个别的现象,有很多孩子都有过类似经历。上课能听懂,当天内容当天问,都能流利回答出来。如果到了第二天,同样的内容却记不住了。为什么?第一天能够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因为老师抽丝剥茧般把新知识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听完理解了,做题也都会,貌似已经学会了。真是这样吗?不一定!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第一天刚接触,学习过,马上就会。何况孩子不是抽象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水平各有差异,不可能在一天时间里马上掌握规则要点。即使看起来会了,也只是表层的学习。

    如何就算真正获取知识呢?

    举一反三,是检验是否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孩子可以基于规则举出若干具体实例,可以证明他真的学会了。

    再来看我们的课堂,在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时候,是如何评定的呢?单纯的叫孩子们起来背诵或默写一下规则?还是说给他几道同类型的应用题,让他去做?或者让孩子给老师讲讲这条规则的应用?

    有些人认为,知识就是记忆,记在脑子里,考试能答对题。那么,这样的思想会指导他们采取的行为是:背过、默写、反复抄写等,重复加强记忆,不断巩固。孩子们在这样的反复抄写背诵中,慢慢会记住。但是,记住等于会用吗?记住这些内容,只是为了答题吗?

    这些知识从本质上来说,到底为什么要学呢?因为知识有用呀!

    如果留意,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知识的痕迹。

    带孩子去公园里散步,晚上看到皓月当空,当你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就可以给孩子说说上弦月、下弦月、满月等有关月亮的阴晴圆缺,让孩子了解神奇的大自然是如何变化的,还可以指指路边的小树,告诉他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甚至可以在荡秋千的时候,来聊聊秋千来回摆动的原理。这些就是我们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回想自己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等,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外,所有的科目都很有用。只是,那时不懂学习方法,不懂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只要把课本上的东西都背过,就能考高分。时隔多年,现在的教育依旧如此。这些科目其实是生动有趣的、让生活充满乐趣的、让人们生活更好的。但是学习的过程太过枯燥乏味了。

    《死亡诗社》电影中,新来的授课老师,开学第一天上课,就让孩子们把手中的教科书撕掉,教孩子们不需要呆板的按照书本的标准答案回答问题,他用自己生命的热情和渊博的学识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也点燃了他们内心对诗歌的热爱。我想这部电影,就是在试图诠释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回到刚才的主题,知识如此有用,该如何让孩子们牢固记住?

    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去运用。通过展现大量的事实,让学生们集中思考,解释规则,不断去用。这样做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并且可以提供大量素材给孩子们感知和思考。教师还需要巧妙引导孩子去不断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去思考一些现象,把知识当做工具去用起来。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当你不断去用的过程中,知识已经自然而然的内化了。如此,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给教师的建议》day 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to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