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走上文学的歧路(至今还没走在正道上),全是因为初中时同桌带来的一本书——《现代文学作品选》,大概头一篇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那个晨读,我仿佛被一道光贯穿,又像是被一块磁铁吸引,深深地沉浸在《狂人日记》的三十年来不变的寒冷月光里。现在再重读,月光的的冷早已熟悉,倒是对赵家的狗眼“多看了几眼”,越发觉得鲁迅是写“眼”的高手。
说起“眼”,最难忘的,大概是《祝福》里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但《狂人日记》里的“眼”也十分奇特,让人过目不忘。据我的简单统计,小说中出现“眼/看”等字眼,多达15处,涉及人员(动物)包括:赵家的狗、赵贵翁、小孩、打孩子的女人、佃户、何先生、鱼、海乙那(鬣狗)、狂人的大哥。
每一处的“眼”,都让人不寒而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赵家的狗眼。它似乎带着狗仗人势的姿态,在无边的黑暗里睥睨一切,窥视一切,旁观一切,让人“从头直冷到脚跟”。赵家的狗眼,即涵盖了一切,它融入了赵贵翁的冷,打小孩的女人的恨,何先生的鬼以及狂人大哥的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那些人(动物)都是赵家的“走狗”,或曰:封建社会的余孽和帮凶。
只是苦了姓赵的了。鲁迅不仅在《狂人日记》里对赵贵翁、赵家的狗进行的讽刺,还在《阿Q正传》里也对赵举人进行了揶揄。据有人研究,这里并非是鲁迅对姓“赵”的有什么不满或过节,顺带“滑稽”一下(相反鲁迅和赵姓人士相处很好,比如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赵家璧),而无非只是直刺封建王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