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08
“82岁的物理老师在家中去世四天才被邻居发现,俩儿子在美国没有回来。”
这样的消息,陌生人看到了,也会心里一紧,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如果是至亲,该怎样难过啊!
我们谁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虽然说不能像旧思想那样“养儿防老”,把子女箍在身边。但把儿子培养到美国,就可以从此如同陌路了吗?
能够把儿子培养到美国,父母应该付出足够多代价了吧?儿子也足够优秀吧?但为何老人的晚年会如此凄荒?
据说物理老师当年的配偶也很优秀,是一名化学老师,比物理老师早走了几年。那时候正逢疫情,俩儿子也没有回来。
老伴走后,儿子和亲戚们都劝说物理老师去养老院养老,有人照应,但他想守着家,守着对老伴的念想,不愿意去。
都说人老了要存足够的钱养老,可这,与钱不钱没有关系,谁知道谁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开?
人活一世,到底应该有怎样的信念才能善始善终?究竟该怎样养老?拖累子女,还是自生自灭?
很多人说,如果知道当初把儿子培养得如此优秀,优秀到隔山隔水隔世纪,不如在村子里放羊,老了还能喝他端来的一口水,能有他日日夜夜的陪伴,不至于这样凄凉地离世后也无人知晓。
可话虽如此,大多数父母依然前仆后继地想把子女培养成材,想让子女能走多远走多远。
我现在是知命之年,能够很硬气地对女儿们说,“我们生养你们,只要你们过的好就好,不是为了图你们回报我们。”
可若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老年生活该怎样安置?不能像老物理老师这样去世了还无人知晓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走亲访友这件事情越来越淡漠,但这样的直系亲属,也能做到如此冷漠吗?心中除了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没有一点亲情伦理吗?
当初两个儿子选择都去美国的时候,估计老两口很欣慰吧!毕竟,把子女抚养成人,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他们想到终有一日,自己是这样孤独终老吗?
做为子女,就没有一个想到要留在父母身边吗?难道只有去美国发展才是唯一证明优秀的途径?
记得有人说过,选择不同,不一定就是选择错误,也许,不同的路上有更加美好的风景呢!何况,若能在不同的路上走出不同风景的人,是不是更优秀呢?
通过这个老人去世子女不知道更别说不能最后告别的事件,是不是会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起重视?
当我们老了,我们要怎样安置我们的晚年?
但愿“百善孝为先”依然能够永久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