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一下午的《极简学习法》,书的开头说,这种方法是总结了众多清北“学霸”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更适合成人快速掌握一项技能,或短期掌握一定的知识。
看了许多这类的书,因为我想替孩子看看,学霸们到底怎么学好数理化的。所以看过清北学子们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介绍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心路历程。其实,很多高分考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起伏,唯一共性的是他们坚持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在高考中战胜了自己。
比如,英语不行的,每天中午做一份英语卷子。他们中,的确有天才学生,不怎么学习就成绩好的,但是更多的是,在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我们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是:孩子们需要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考入更好的大学;而想要真正的成才,又不能唯分数论,还需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发展。
现实却是,大多数孩子,为了考高分在学习上花了几乎所有的时间,他们不甚至挤不出时间去学真正有兴趣的事情,他们不能读自己想读的书,也不能听自己想听的歌,他们也不能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
我们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首先是成绩。我们成天说着:“我的孩子,只要他健康就好”。等我们的孩子真正面临升学压力,面临高考时,我们比任何人都紧张那个分数。
我就是一个看分数的家长,不得不说,孩子之前成绩不尽如人意时。我给她安排晚上学习的内容,恨不得让她学到两点,甚至三点。成绩好了之后,我给她订计划的时候,觉得一点睡觉太晚了。
家长会时,老师也说,许多家长都会随着孩子成绩的高低,患得患失,尤其到了高三,比孩子还焦虑。
我想,我现在应该学会的是,转移自己对她的过度关注,选一项技能,学习,陪着她一起学习。让自己能有一些值得孩子出去炫耀的点,而不是一味得想让孩子变成自己骄傲。
孩子是她自己的,不是我的。我们应该是共同进步的,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学习,也不能掌控他们的人生,我们应该把人生的选择权还给他们,做好父母的本职工作,提建议,帮他们摆正人生大方向,做好后勤,三餐四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