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管理,一是教育。而班级管理就是集这两件事于一身的最难做的工作。众所周知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理论上很正确,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事事安排了人,人人都有事就算实现了自我管理?如何管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作者认为,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要把握孩子的成长节律,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成长,想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首先得改变自己。
一、接纳而非抱怨。改变心态很重要,差异即财富。把表现差的孩子当作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从心底接纳每一名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要善于全面认识评价一名学生。防止片面,不要因孩子的过去就推断他的未来。接纳每一个与生命相遇的学生。生活中换位思考有助于改变心态。接纳也需要艺术,面对学生,要学会平等地给予。而不是居家临下的说教。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
二、多反省,少问责。在面对学生或者班级暂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假如我们多反省,不是简单地问责学生或指责过去的班主任留下了隐患,而是尽己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出口,事情就会走向积极的一面。
三、多一些预设干预,少一些事后问责。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源于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更好。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有预设能力。小孩子的很多错误都是在无意识中犯下的。能够预测问题很重要。提前给予了制度规范,学生知道怎么做,自然就不会惹出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犯错在所难免,对于那些无意的过失,要善于用迂回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错误,改正就好。如果是关注的是班级好的方面,学生也就学会了欣赏,如果是天天盯着问题,斤斤计较,学生也会缺少宽容。我们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是什么样的人。一位宽容的班主任带的班级学生一定容容的,一位责任感强的班主任带的班级学生责任感一定比较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