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问题由来
我很早就知道保险的重要性。生活总是充满意外,保险公司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有尊严的生活。但是,自从我迈入投资的大门,发现获得稳定收益是如此简单,“还要不要买保险?”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
前段时间,我在雪球大V唐朝的一篇文章里发现他也面临这个困惑,经过思考后,他坚定地做出了选择----不买保险!他说自己给自己当保险公司。
保守估计,老唐的资产也有大几千万了,他当然有这个底气。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正走在财务自由道路上的我们来说,到底要不要买保险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好问题。
为此,我自学了保险知识,但是没有找到答案。2019年,我又参加并通过了RFP学会的国际理财师考试,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今天来分享我这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分析。
6.7.2 投资者 vs 保险
在搜索答案时,我在知乎上发现了同样一个苦恼的投资者,他的提问是这样的:
image.png我的困惑和他差不多,我觉得投资者对保险产品不感冒,可能出于下面几个原因:
-
第一,投资者对预期收益很敏感。经过计算,保险的预期收益太低了,能够达到4%的年化收益就算不错了。而投资者在长期实现年化10%左右的收益是很正常的。30年的复利会让这个差距拉大到5倍,50年的复利则相差16倍。极其难以接受!
-
第二,投资者更关注概率,保险保的都是极低概率的事件,而投资者会选择极大概率事件。把大量的金钱投注在小概率事件上,难以让人接受。
-
第三,成功的投资者都极其理性。综合衡量,通过计算投资品和保险的数学期望,发现差距过于巨大。
下面我以在七年前买入的一份大病保险作为例子来分析一下。
2013年,我首次购买商业保险----泰康康悦人生两全保险,每年保费3200交20年,保额10万元,保到70周岁。
保额会根据我投入的保费产生一些现金收益,大约年化3%左右,主要是抵消通胀。
上面表格的最后两列是保险出险时的赔偿金和投资最终收益。
如果15年过后,我仍然健康,投资收益超过11万,保险赔偿也是11万,二者对我的保障没有什么差别了。而这之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我到30年后仍然健康,那么差距会拉大到3.4倍;如果我在70岁的时候还保持健康,那么差距进一步拉大到6.9倍,简直就没法比了。
如果这样思考,所有的保险都不用买了。可能老唐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是保险毕竟不只是投资品,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尤其是我们的资本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时候。这样的话,我们仍然可以进一步比较。
《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给出了25种重大疾病各年龄的经验发生率,结合《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中的各年龄人口死亡率、各年龄重疾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各个年龄范围的重大疾病发生概率。对于30岁的男性:
30岁至60岁之间的重疾发生比例为18.03%;
30岁至70岁之间的重疾发生比例为36.52%;
30岁至80岁之间的重疾发生比例为57.72%。
也就是说我在60岁前获得赔付的概率是18.03%。而对于投资来说,超过10年以上,获得10%的稳定收益的概率是95%以上。
如果这样计算期望值的话,投资品的优势将更加巨大。30年和40年后的差距分别是17倍和36倍!
6.8.3 到底如何衡量?
所有的决定,不外乎感性的、理性的两种思路。
上面的分析只是理性思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理性并不能让我们感觉心安。
毕竟,保险不是投资品,我当时购买保险也不是希望获得收益,我希望保险公司永远不要给我赔付。
健康生活比什么都要好!
所以,用收益来衡量保险不是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思考方式。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它通过购买行为把风险从个人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运作的原理是:保险公司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精算原理对特定风险事故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关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的规律性结论,并建立相关定价模型,以后据此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起保险基金,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履行赔付责任。
而投资品的运作原理是,投资者对选择的项目支付一定的资金,项目方运行项目,并根据约定进行收益分配,投资者还可以把投资品交易出去。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保险是一个消费品,我们花钱买安心。
如果你非常担心自己得大病,那么保险是你的救命稻草,但付出的代价是将来的资产会少的多,因为保险真的很贵!它的收益太低了!如果你把投资的这些钱拿出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复利,这之间的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6.8.4 选择
如果你购买了保险,你想买走了70岁之前的安心,但其实在45岁之后,你获得的保障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已经让这笔钱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更加可怕的是,当我在70岁之后大病概率已经高达36%了,我却失去了保障,这更加可怕。
但如果我没有买保险,而是持续投资,在六十岁之后,我会有一笔52万的收益,而投入只不过是6.4万元。这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收入,我为自己构建的保险能够更加充分的保障你的生活。而到了七十岁,这笔钱已经增加到了135万,我生存下去的底气更足了。
所以,要不要买保险,买多少保险没有标准答案,一切取决于你打算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是决定短期安心、有保障,还是将来过得更好。
为此,我的决定是:
第一,我会继续购买保险,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金额不会超过家庭全年收入的5%,或者可投资金额的10%。这样,即使遇到灾难性的事故,这些金钱足够我度过一年内的困难,在此之后,投资资产会帮我渡过难关。
第二,我持续加强锻炼,快乐生活,让出险的概率更低,争取把保险费全部还给保险公司。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你的思考和选择是什么呢?希望能够与我交流。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6.《保险的"地图"》
你的点赞,我的动力!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我是陶肚,注册财务规划师、一级拆书家、资深马拉松跑者,让我们一起开启财务幸福之路吧!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