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个事物,视角无外乎“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李嘉诚说要“抬头看天,低头走路”。他说的是,即要有宏观视野,也要脚踏实地。
孙中山先生的“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是大势很重要。雷军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他在说势,要顺势而为,强调宏观的重要性。
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从投资的角度,他说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尤其是当下,这句话被反复的引用与解读。
芒格这句话,可能误导了不少人,或者很多人没有仔细想。以他的智慧,怎么可能会觉得宏观不重要。宏观必须承受的意思是,无论好坏,我们即躲不过,也不要试图对抗。有所作为的抓手是什么,当然还是宏观的势。
有人习惯性的“从上至下”的思考方式,而有人则相反。思维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二者应该紧密结合。只有宏观,就好像出租车司机,家国大事,侃侃而谈,很有见解,但都是笑谈,无法转化为财富或生产力。然而如果只盯着自己手里的一亩三分地和眼前的苟且,如温水中的青蛙,也是悲凉。
我认为思考或者判断一件事,也就是做方向性选择的时候,应该“从上至下”。找到时代的势,没有人可以对抗大势,时代如果抛弃你的时候,都不会和你打招呼。诺基亚CEO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而在做具体的事情,寻找切入点或破局时,需要“从下至上”,从身边的事情,甚至是自己的需求出发,如果你能真切感受到这个痛点,优化方案,解决好,然后再看,如何能够复制给更多人使用,创业尤是。
而投资这件事,更多是关乎选择,它需要执行的事情很少。投资无外乎,持有什么,持有多少,何时持有,然后把这个选择交给时间,如此而已。
价值投资理念,没有人会不认同,谁都会说两句——找好公司,低估的时候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巴菲特说“要找最湿的雪和最长的坡”。都对,对得无与伦比。但你要知道,我们在今天看到的好公司,可是有“幸存者偏差”的结果。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肯定是大风口的势。那你还记得当时如日中天的8848,慧聪网吗?可能年轻一点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
金融市场的本意是通过公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给好公司,创造价值,共担风险,然后共享发展红利。但只要是要公开市场可以交易的东西,就存在投机。当然投机没什么不好,投机本身也是市场价格发现,让市场更加有效的方式之一。
存在即合理,有人只做技术分析,在他们眼里,交易数据就是一个时间序列,背后的公司是谁,做什么的,做得怎么样,不重要。就是价量时空。不能说一定错,尤其是A股,散户居多,存在大量“无效”的时候,市场长期都有效,短期都会失效。技术分析能不能真的抓住,不好说,从逻辑上讲,如果技术分析可以,技术分析都是可以量化的——不要跟我说投资的艺术和盘感,围棋的棋感重要吗?至少从科学量化的角度,没有实证的结果技术派能够长期有效获利,出来混,很多人都还回去了,而且还还得更多。当然有人省悟了,写书,做股评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基本面派做深度行业调研,行业分析。这是主流基金公司的做法,与公司保持深度的联系。有用吗,有用。非常有用吗,不一定。别说只是尽调了,就算是公司负责人,或者核心员工,试问你知道自己公司会走到什么高度吗?不一定,2007年腾讯股价破70的时候,公司内部都不信,怎么可能呢,资本市场是不是疯了。
一位资深的投资人,历经十余年的投资生涯,晒过他当年写的公司的分析报告,那水平真是一流。他想告诉我们的是,没什么用。一个公司的发展,放到大行业里,各种政策的变数,技术的变数,潜在对手的变数——你站在历史的角度,你认为你看到的未来就是未来?
我自己作为资深的互联网人,面对互联网的大小事件,投资并购,商业模式,可以侃侃而谈。但说句实话,未来互联网会走向何方,我们都没有数。淘宝之外有京东,京东之外还有唯品会,唯品会之外竟然还有拼多多,谁敢说他事前知晓。滴滴成了,mobike卖了,ofo快黄了,资本大鳄谁曾预知这个结果?
投资是一个人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为什么?
现代经济是以“温和通胀”为基础驱动往前走的,就是适度通胀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讲,通胀速度等于经济发展速度是没有问题的。那按照过去每年8%的经济增速,货币就按8%的速度贬值。这才是最大的温水煮青蛙,也是置身其中的风险要素。
很多人不太有感觉的原因有二:一是本身持有不动产,这是即得利益者,不动产是天然对抗通胀最好工具,如果你有更多的房产,那么恭喜你,你的工资基本不重要。二是有些行业的工资水平是对抗通胀的,比如互联网,因为人才争抢,人员流动等因素,工资水平自然而然会消化通胀的影响。2005年,腾讯应届生统一定价是本科生七万,研究生十万,这在当年可算难得的高薪。现在本科生起点怎么着也是十二万起了吧。
但这不是主流人群不是吗?有多少行业,工资十年没涨过了。如果你不是家里有矿,而你只持有银行存款的话,你会发现,你在远远跑输通胀,你的钱在无形之中,被“再分配”了!——以你不曾感知的方式!
如果你的公司告诉你,你工资每一年减少8%,你一定和他翻脸。那你把钱存在银行,怎么还洋洋自得呢?
不会投资已成为一种风险!
你要不同意了,投资?你说股票?A股,哈哈哈哈。。。这是很多人的心理活动。我也不投,至少我自己暂时不亲自参与。但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参与分享时代发展红利呢?
国外的名校(大部分为私立),他们的运作模式,除了校友捐赠,更多是基金会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打理,每年实现稳健增值10-15%,除去日常开稍5%,还能实现基金在通胀的基础上,还可以稳健增长——如果不是这样,诺贝尔奖金不说每天要发这么多,就是这些年通胀也差不多给通没了,还记得90年代的万元户吗,那可是相当有钱的人。年化复利10-15%其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巴菲特年化是20%左右,如果你能够持续20年年化10%(复利的话,翻8倍的样子,200万的话就是1600万,而且时间越长,翻倍的速度会指数级提升),你的本金如果不太小的话,早就财富自由了。
问题的核心来了,这样的基金经理,他如何运作呢?银行保本理财肯定不行,现在国内也就4%左右,定期可能可以做到5%,而且还有限额,你根本买不到。加之大环境是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等。
风险收益并存,要把年化收益由4%提升到10%,必定要引入风险资产。对于校园基金,养老金是无法承受大的波动和本金风险的,那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答案就是Fund of Funds(FOF),也就是基金的基金。
风险收益并存,但风险收益不总是对称的。通过对系统性机会与风险的判断,有效降低系统风险;通过现代投资科学的理念,有效组合与分散,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炒“股太累,胜率未知。
科学投资,做自己的FOF的基金经理才是王道。
后续就FOF持续展开分享。
投资是一门科学,用量化的理念,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践行科技金融。 魏佳斌,新浪网产品/技术总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CFA、技术出身的产品总监。擅长Python,R做金融数量分析。 曾就职腾讯,百度,微软,新浪。对互联网商业模式,技术前沿有深度洞察。本文来自专栏:”AI量化投资理财“。公众号:ailabx,可接收最新最热的财富管理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