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出生了,虽然是休假在家全身心照顾,还有月嫂作为帮手。还是二孩,理应对照顾产妇和孩子更加熟悉了,但几天的实践下来,还是手忙脚乱。对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产妇不知道如何更好的陪伴,对家务没有下手的头绪,对月子餐不知道下一顿到底吃什么好。
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天的混乱过后,人对于秩序的追求逼着我不停地进行思考和总结,也算是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原则。
一定要去做,同时做记录,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脑子能把所有事情记清楚。
不会的,学习高效率地进行搜索。
建立做事情的原则,让心理上的不确定性降低。
大脑是用来想事情的,不只是记忆。要报记忆的包袱卸下来,这段时间用印象笔记记录育儿笔记,如何喂养、常见的病如何预防、如何判断孩子成长阶段。以前看,就觉得脑子应该要全部记住,用到直接调用,但真到了要用的时候,只能回忆起来一些碎片,根本不知道在哪儿找,又得重新去搜索。边看就把要点记录下来,当自己看到一定数量的文字时,就会不自觉地进行知识逻辑的梳理,这样建立的知识图谱,比记录点状的多个知识点更牢靠。
刚回家的几天,还想着有人给自己做帮手,可以轻松一些。可是自己做饭、家务下来,其实一直都在焦虑中,不知道下顿饭到底吃什么,做事情的顺序应该怎么排列才可以更快些。
两天一过,就想一定要跳出焦虑区。那些怕的事情,就把它拿出来,认真地去做起来。不知道做什么饭菜,就写下来。把每天每顿饭要吃什么提前计划好,检查第二天早上要准备什么食材,哪些东西是需要交给月嫂做的,做好沟通。
每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把孩子、老婆的作息时间考虑进去,重新安排每日清单。
做了这两件事之后发现,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开始变多了,做的事情却变得更多了。
不会的,一定要找到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先找专业人士的公众号、课程去搜索,学习最直接的方法用起来,养成记录的习惯。不要想着自己一定要搞个什么新东西出来,别人验证有效的方法拿过来用就行了,用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调整不迟。自己搞的很多菜,其实并没有做过,不会啊。怎么办,上抖音、上视频号、上下厨房,这些地方有现成的教程可以看,搜到直接照着做,不好吃了、火候不够了,下次记得优化就好了。
上面的两条,都是基于第三条来说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做事的原则。哪怕一个非常小的事情,也要有原则,说清楚事做到什么程度算好,什么程度算失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做事情的边界,不会盲目。
陪产的时间,哪些是自己要做好的,哪些是可以请人代劳的,分清楚了,就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事情上多下功夫,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放松一些。心理负担就在建立原则的过程中得到了消解,我们知道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边界。
人总是喜欢追求确定性的,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可是基因自带的。所以记录下来、明确原则,当下的不确定性就会少一些。
育儿是一个马拉松,陪伴是一辈子的事,继续前行。也许下个内容,可以分享一点自己的带娃心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4049/ac5a776ac9b3487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