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口述作文——喜欢比符合标准更重要

口述作文——喜欢比符合标准更重要

作者: 花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8-22 19:05 被阅读0次

    张文质老师提到:“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他去写作,而不是很细致的去点评他写的怎么样,继续写就对了。生长性与标准化之间构成的一种巨大的对峙。”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文,就看基于什么目的。对此我深有感触。

    学校里的作文教学难免有一定的标准,教师会对学生作文有一个基本的优良合格的定义。然而,作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要有长足的眼光来看待,一味横向比较不可取,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纵向变化。

    很有幸在我的孩子入学前阅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台湾医生李文伟的家庭教育书,他们的教育主张影响了我对女儿的教育思想。

    喜欢,比一时的水平重要的多了。不要那么在意女儿现有的水平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她的生长性更值得我关注。这是女儿就读小学阶段,时常对自己的告诫。

    女儿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学习兴趣一直浓厚,对生活方方面面充满兴趣。哪怕进入高中学习几门对她而言较为困难的理科,她依然在课堂上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再多的沮丧也没有令她感到厌烦、退却。“妈妈,物理、化学做题很费劲,但是上课我还是很感兴趣”连她的老师都夸她态度好,有韧性,能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这可能和我们对她的学习评价有关,我们很少提出分数的要求,很少拿她和其他熟人的孩子、同班同学作比较。我们很在意她对各科学习本身的态度。

    01 兴趣初始阶段

    拿作文学习来说,刚刚跨入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各方面的基础都不怎么样。因为在她读幼儿园时期,我们给了她一个轻松快乐的幼年期。除了学习钢琴、晚上读绘本,其余学习没有。若干年后我也为此有些后悔,数感的培养不够重视,逻辑思维太弱,读了一些书后,更加确定一定的启蒙教育还是需要的。

    兴许我自己对语言比较感兴趣的缘故,女儿的阅读和写作我很重视。每天一起阅读自不必说,对于一年级还没认识几个字、刚刚开始学习拿笔写字的娃来说,写作太难。

    但是,我很想她在进入小学的最初,就养成文字表达的习惯。起初,我让女儿每天放学后写一句话,可她写不出字,写字又很慢,以为简单的一个习惯养成却出人意料的难。如何是好?

    不知哪里来的信念,当时我就是很笃定地认为:每天记录一点点所见所闻所想很有价值。这个必须要有。我琢磨着,写很困难,很费时间,容易消耗她的热情。为什么不由我来记录,她口述呢?

    反正这本子又不是拿出去展示,字好不好看,话语漂不漂亮都不重要,我们不是为了他人的评价在做这件事,只是想让女儿有表达感受、思想的习惯,能够亲近文字,喜爱文字。(后来语文老师得知我们有这个习惯,让女儿回来把本子拿到学校展示给同学看,我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这是唯一一次没有支持同事。我不想外界任意的点评,无论褒贬,影响这项习惯的保持。)

    想清楚后,我便每天晚上等她作业写好,打开精心选的笔记本,让女儿口述一天的见闻和感想,我用笔记录下来。不多,一句话就行。等孩子开口了,当然不止一句。

    女儿对这方式感到很新颖,再加上我时常对她的表达表示欣赏,对每晚合作完成这项新事项,一点儿都不抗拒。

    总有情况会导致偶有几天没记录,但这并不有让我们中断口述作文。我们在那本红色爱心笔记本上写了将近两年的口述作文。我们常常在记录中哈哈大笑,我会协助她更准确地表达。

    等她识字量大了,能自己书写,我不评价她的字好看不好看,也不规定要写几句几行。没啥说就停笔,每天去做一做就行。有时候她兴致来了,写完句子再画上几笔。

    02 兴趣日益浓厚

    女儿对老师布置作文,似乎从来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叫苦不迭过。寒暑假里,老师布置的作文数量一般不多。我经常带她出门游玩,旅途的见闻,养小动物、植物发生有趣的、开心的、意外的、悲伤的事情,家人相处开心不开心的事,我都会鼓励她写下来,写好后,我便电脑上打印,制作一个封面装订好,开学上交。

    当她看到别人写了一两篇,她上交的作文成集,数量最多,被老师夸赞,自然很是骄傲。这也激发她继续多写。有一回寒假我们没有出远门,开学前去上海玩了两天,短短两天时间,女儿就上海游玩写了六七篇小作文。我发现她已经有那种有感就想发的习惯了。

    那时我常常和她对话中会兴奋叫道:“哎呀,这个事情太值得写下来了。”“忽悠”到她长大,她嘴上会嘟哝一句又让我写,可依然会行动。

    一二年级的口述作文,降低了成文的难度,让她对写作不畏惧,并产生了兴趣。到了高段她索性自己学习打字,直接在电脑上写作。

    刚开始,对此我会纠结,总觉得考试要用笔写,老是打字会不会影响以后考试写作的速度。后来看她兴致勃勃要创作小说,还真有模有样地设计起人物和情节,就冲着这份热情,我不再唠叨让她用笔写作。

    逐渐长大的女儿,全家人出远门旅游,依然每天阅读课外书和写日记。每次我都是最热情的读者,称赞她文笔好。再大一些,她开始在手机上写旅行日记,也不大愿意给我看。我看她靠在椅子长久一个姿势在码字,不管给不给我看,只要有这份热爱就行。

    有时候,她会回来兴致勃勃和我分享当天考试作文她的灵感,她自认为满意的部分。

    有时候,她会和我探讨作文开篇会有哪些方式,收尾可以有哪些风格。

    有时候,她觉得在我这里受了委屈会通过写作泄愤,完了再告知我一声,表达对我某个时刻的表现很不满。她的写作不再仅仅用来记录时光,还用来纾解情绪,理清思路。我觉得挺好,这样的写作习惯会让人保持清醒。

    03 目标导向决定评价标准

    小学和中学阶段,女儿的作文参赛有过几次获奖,省级、区级、校级。无论哪个级别获奖,这都是一种鞭策。我们不过分追求和强调,也不忽视和错过,平常心对待。

    因为人生的路很漫长,就像张老师引用神学家奥古斯丁的那句:世界上万物生长的规律都是“慢慢地快”。只要保有那份喜欢,便会拥有写作的冲动。

    “对写作没有恐惧,因为没有用很严格的规定限制我要求我甚至没有细致的批改”,张老师在回顾自己的写作最初时是这样说的。

    确实如此,当初女儿口述作文,我定的标准很低——不管字迹、只要一句。如果当时我拿标准作文水平来衡量她、评判她,我想她的表达欲望早就被我“熄灭”了。

    如果在她小学中高段写作时,我依据优秀作文评头论足,输出的都是负面的信息,她的写作兴趣就被我毁了。

    如果在她拿了一个不大的作文奖项回来,我表达对成绩的不满,那么相信她不会愿意在再写作上投入热情。

    我的孩子必须要比别的孩子优秀吗?正是我一直来没有这样的执念,没有这样的目标追求,所以,我对她的作文从来都是欣赏,对她的写作热情从来都是保护。目标导向决定我们的评价标准——只管喜欢,愿意投入,逐步上升就行。

    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上什么,我们的赞赏、鼓励、鞭策、陪伴,是最好的催化剂。小学教育是起点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才刚过起步,何必着急一时的表现。就像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常常强调的——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胜过我们对他们的指导。

    每个孩子成长的节奏不尽相同,让我们秉持长远的视野来看待童年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行、自己能的自豪情绪中生出自信,在失败中自动反思生出智慧,长长的人生一步一步越来越踏实、坚定地向前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口述作文——喜欢比符合标准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ay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