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萨特2: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2:存在先于本质

作者: b4c3eecc1b51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8:34 被阅读18次

    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卡夫卡与萨特的荒谬氛围,这一集的主题是存在先于本质,要介绍萨特的自由观。我们要谈以下三点:

    第一点,人有说“不”的自由。

    第二点,自由的运作。

    第三点,责任与焦虑。

    本期重点1:人有说“不”的自由

    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经参加地下抗德运动,他怎么描写这段时间的遭遇呢?他说:“我们从来没有比在德国占领期间更自由过。因为失去了一切权利,你沉默地接受这种状况。由于这种状况,我们得以自由。常常面临人必须死,常常想到宁死也不如何如何,而日夜都在说‘不’。”

    萨特由此体会到,所谓的自由在本质上是否定的;人无法剥夺的自由、终极的自由就是说一声“不”,至少可以在心里说“不”。换句话说,这个“不”代表否定,也就是虚无。由于这种自由是说“不”的自由,人就成为虚无借以进入世界的管道。

    人有意识,就有自由。如果你要消灭人的自由,只有消灭他的意识。人的存在先于任何不变的本质或价值的结构。而这个存在之所以有意义,全在于说“不”的自由,并且由于说“不”,创造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简单来说,这个说法的后果是:你可以对现存的事物、状态、处境说“不”,你的否定使它变成虚无。已存在的,被否定了;未存在的,尚未出现,所以人是虚无进入世界的管道,由此创造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本期重点2:自由的运作

    萨特在他的分析里面指出,自由有两种:第一种是本体的自由,第二种是处境的自由。

    先说本体的自由。意志自由是价值的基础。这样一来就把自由提到本体论的高度,因为它是一个根源,是一切的基础。萨特在这儿批判三种传统观念,因为那都是假设所造成的决定论:第一,上帝假设;第二,人性论的神话;第三,既定的伦理原则。这些都是要束缚人的自由,使人不能自由创造自己的价值,不能自由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这些都是决定论,都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因为人有的只是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里所谓的“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而“本质”是在经过选择之后才实现的,属于我的特色之一。我如果没有先存在、先做选择,我就不可能取得某种特定的本质。因为人原来并没有什么本质,他是由自己去自由创造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

    萨特进一步说明,不是人选择自由,而是自由选择了人。人被判定为自由的,所以要不断地否定自身,超越现在。这就是自由的作用。

    接着我们再看他所谓的处境的自由。自由需要在具体处境里面才能够发生,这样的自由有多大作用呢?萨特举出五种情况:第一,位置;第二,过去;第三,周围;第四,邻人;第五,死亡。但是这五种情况,都要看你自由怎么样做选择与决定,然后它们的意义才能显示出来。

    以位置来说。人的自由决定了位置的意义,这个位置包括你是哪一国人,住在什么地方。譬如,一个人从小生长在乡下,如果他选择成为政治家,就会觉得小时候住在乡下是很不利的;如果不想成为政治家而成为作家,那住在乡下可能是有利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好或不好,完全在于他的选择,才使他的位置产生了意义。

    再看,譬如过去。你过去出生的背景、教育的专业、各种人生遭遇,有没有意义呢?这一切都要看你现在要选择什么,才能赋予过去所有的背景以某种意义。

    再看你周围这一切条件,也都是在你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新的目标,才能使这一切显得有或是没有意义。另外包括周围的邻居,以及最后的死亡一样。

    萨特是无神论者,认为死亡之后就结束了,所以他所谓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你在自由选择的时候,可以把某种处境化为虚无;如果不做自由的选择,你的任何处境也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萨特在他的书里面也提到过,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有个年轻人请教萨特:应该留下来侍奉母亲,还是去参军保卫国家?萨特如何回答呢?萨特说:“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创造吧,没有普遍的道德原则能够指点你应该怎么做。萨特这种说法倒是与他的想法一贯的。

    他有关存在与本质的说法,我们可以再补充几句。一个人要先存在,也就是把自己投向未来,并且意识到在未来要替自己设计。所以,存在就等于替自己设计,设计之后,人才有确定的形态或本质。他认为,人是被宣判为自由的,始终要超过自己的本质而存在,超过自己的行为动机而存在,甚至可以说人就是自由。

    本期重点3:责任与焦虑

    我们由此再看到第三点,责任与焦虑。萨特强调,当人被宣判为自由的,在他的肩膀上就负有全世界的重量,他要对自己与全世界负责任。等于是一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是在替全人类做选择。萨特认为这是他最得意的发现。他强调:我们所选择的始终是善,没有一件事能够对我是善,而不对大家都是善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行动的时候,他自觉是全人类的立法者,无法逃避这个责任。

    他在他重要的剧本《苍蝇》里面,通过一个角色对天神朱庇特说:“我是自由,自由就是我。你一创造了我,我便不再是你的了。没有任何命令,既非善又非恶。我已被处罚,除了我自己的法律,没有任何法律。因为我是人,每一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途径。”这就是萨特非常扼要的观念。这种责任会带来什么焦虑呢?人往往会为了推卸责任、摆脱焦虑而接受某种决定论的思想,以为只能按照某种方式去行动。萨特认为这就是自欺。

    他所谓的“自欺”包括三点:第一,该做选择时不做选择,把自己当成外在的、无意识的万物一样;第二,否定自己的自由,只知道按照既定的要求去行动,消极而被动;第三,信奉一种决定论,顺从这种观点所定的目标。像这些都是自欺的行为。

    本期收获

    第一点,萨特由于个人在二战时的经验(参加地下抗德运动),而体会到自由就是说“不”的自由,至少可以在心里面说“不”。因为人是被宣判为自由的,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做决定,没有任何限制与规范,也没有任何标准。

    第二点,萨特所谓自由的运作,简单来说,譬如我的处境、我从小有什么样的背景,这本来无所谓好坏,但是我现在做个选择,有一个未来的目标,那个未来的目标就会使我过去的背景变成有利或有害。其次,我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到底好还是不好呢?完全要看我在现在这一刹那所做的新的选择。我周遭的环境、可以让我使用的一切条件,都是因为我现在做一个选择才使它们变成好或不好。这就是自由的运作,而这样的自由显然会带来责任与焦虑。

    第三点,萨特对责任的描写显然有些夸张。他认为,我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在替全人类做决定。但是,“全人类”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并且我做的选择有些是比较明确的、重要的,同时有些是一般的、琐碎的,难道都是为全人类做的吗?当然,“替全人类做决定”这样的观念,显然有康德谈到“要把个人的格准转变为人类普遍的道德法则”这样的意味,但是在萨特来说,他把这个用得太广泛了。这种责任的意识太强之后,就会带来焦虑。

    譬如,一个将军要决定要不要进攻,这个决定就牵涉到很多人的生死存亡,难免产生特别的焦虑。这种焦虑会让人想说,要不要自欺呢?要逃避这个不能逃避的状况。萨特批评各种自欺的现象,就是由此而来的。

    总之,萨特的自由观是:人被判定为自由,这一点是人无法选择的。你在选择其他一切的时候,不必找任何基础,这就是人的原始的处境。他也认为,人是一种热情,但这种热情最后可能变成无用的热情(就是没有什么创造力),只能无可奈何地、不断地去超越过去与现在。了解这一点的话,后面就可以进一步思考萨特对存在与虚无的看法。

    本期思考

    萨特主张人有绝对自由,他与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在一次辩论里面谈到这一点。加缪最后问萨特一句话:“萨特先生,如果你有绝对自由,请问你能不能把我交给纳粹,说我是抗德分子?”萨特听了之后沉吟良久,最后说:“我不能这么做。”加缪说:“因此,人没有绝对自由。”从他们两人简单的对话里面,能不能思考一下“人有没有绝对自由”这个问题?想听听你的意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特2:存在先于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e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