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白马入芦花

白马入芦花

作者: 陌上柳正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22:49 被阅读0次

    有一首古风歌曲《白马入芦花》,白马入芦花出自于雪小禅的《繁花不惊,银碗盛雪》,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是一句禅语,据说是佛之高境。白马与芦花,银碗与白雪,眼睛也难以分辨,看似有,又似无。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红尘万丈,皆是虚空,繁华易逝,沧海桑田,原来一切皆为幻相。

    红楼梦太虚幻境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间纷纷扰扰又何尝不是太虚幻境。

    澄明幻境,澄明空境,澄明诗境,澄明止境是刘再复先生笔下"红楼梦"的澄明五境之四境。始于幻,始于迷,始于观。止于定,止于悟,止于心。止于"急流津觉迷渡口",止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白马入芦花,是有中无,是无中有。

    “太虚”即道。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太虚幻境”之意即谓世间万物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其意在于用小说的艺术形式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的人生追问。

    从道家哲学上来讲,道是世界的本源,人当然也是从道的大而虚静之处来。事实上也是能量的性质,无形无态,却又构成世界。当然,任何一层面上的物质都具有其构成的依据——理。这理我们无法解释,老子也无法说出,是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很多东西从宏观上看与微观上看并不一致,如道可道非常道道,霍金发现当物体超过某一临界点时,那他是我们平常的理是无法解释的。道法自然,无为无意,虚幻无形。

    人的身和心都是从那个遥远而微妙的世界里来的。人的身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回到那个世界,而人的心却可以通过道德的自我实现回到原本的那个世界。所以,人生的真谛是以生求存!这个人生的真相有几个人能知道?又有几个人能证得?世间凡夫以身为“我”,智者以心为“我”,却不知“道”才是真正的我(本我)。面对世人这样的迷失,曹雪芹点拨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可见人从虚空来,亦归虚空去。故《子不语》中有修仙之法云:“人生本自虚空而来,因食物过多,致身体坚重,腹中秽虫丛起,易生痰滞”,故用饮水之法清口再清肠,可以使身体变轻,百二十年后即可御风而行。古人有“辟谷”之法,即不食五谷,在《庄子逍遥游》中就有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但事实可见这并不科学。

    然禅与道,佛教与道教有何关联区别,也无法道明,想必也有相通相融之处吧。

    (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马入芦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e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