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老》(三)随笔

《杨老》(三)随笔

作者: 此心吾与白鸥盟_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08:31 被阅读0次

李和林离婚后,撇开一双儿女,独自回了娘家,即我们的村子。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军才六岁,女儿三岁。他们的女儿因为失去母亲李的照料,随了落魄的林,不久便很痛惜地糟死了。

李在娘家生活了几年。自然,免不了,村里又有一些浮浪的男人跟她好,且可以堂而皇之了。直到后来,大约在李的嫁去浙省的姊姊的牵引下,她远远地嫁去了浙省。李的新任丈夫是松。

我对于松很有些印象。据说,他那时家里穷,又长着一双大脚,以此,他所在地方的姑娘都不愿嫁给他。所以他老大好几才娶了在本地名声扫地的李。但至少他有了媳妇。我对于松的一些印象,主要还在我幼年时期。那时,他们在我家附近开过豆腐作坊。我其时约摸十一二岁,我家还是老宅。我家的东面有一处唤作三角漾的池子,村里集体养鱼用的。在三角漾东面的口子上,有两间不大的破败的瓦房,是村里的公房。在之前,这两间公房曾作为村里的食堂。我祖母那时负责食堂,我几乎每天跟随她去那里。后来,食堂变换地方,这里又用作烧猪食的场所。再之后,松、李夫妇从浙省过来,在这里做起了豆腐作坊。那时候,他们的豆腐作坊大概有三个人:除夫妇两人,尚有李的侄子——即嫁去浙省的她的姊姊的儿子。记忆里,李的侄子有点脑残,说话做事都不大靠谱。他有时担了做好的豆腐去村里挨家挨户地叫卖,他挑担的姿势常常大幅度歪斜摆动着,形同跳舞,常常惹得人发笑。他那时大约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

而更多时候,松自己挑着豆腐担子在村里一路叫卖。他颀长的个子,黝黑的脸膛;在那时,还没有其它作坊的农村,乡里几乎是封闭的,人们如井里看天,他无疑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特别是我们小孩子,有时好奇,要追随他一路叫卖去了。

松是一个好人。他老实本分,又能勤苦。反是李很吝啬,即使对于她的丈夫,她也百般苛刻。据说,松在平时——那时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改善——松喜欢喝两口,但他常年的佐酒物,不过是一碟罗汉豆。李不肯花钱给他备好一点的菜肴。这种话,是后来松对着李的娘家人倾述出来的。但总之,李嫁给松后,过起了比较平淡的生活。这些都是插话。

在林这一面,他没过几年也结婚了。他的第二任女人是宝。宝在嫁给林之前,与同村的一个男子结过婚。但令村里人纳闷的,宝和那男子婚后一直不合,也不生育。在后来,这桩婚姻便毫无征兆的结束了。但那男子再娶后,他的女人却生育了;并且,宝和林结合后,也在后来连续生男育女。世间的事,冥冥中,大约总有个缘份罢。

相关文章

  • 《杨老》(三)随笔

    李和林离婚后,撇开一双儿女,独自回了娘家,即我们的村子。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军才六岁,女儿三岁。他们的女儿因为失去母...

  • 《杨老》(一)随笔

    “林走了。”母亲在屋里一面打理家务,一面跟我说。 “他有九十多岁了吧?”我带点惋惜地问。 “九十一岁。他连跌了三跤...

  • 《杨老》(二)随笔

    林有过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李,是我们村里人。李生有一男一女;其中的男的,就是后来成为我姨父的军。 那时还是上世...

  • 《提升自己》连载17老钟随笔:新生理论

    老钟随笔,随笔,但不随便,却短小精悍!随笔文章,老钟纯原创,分享学习笔记,人生感悟,学员互动等内容为主。随笔文章,...

  • 走近大丰港实验学校

    随笔组汇报 杨忠琴教育随笔让我改变 随笔收获多,只要有行动,就有收获。 沈莲汇报随笔,每天随笔撰写,收获颇深,每的...

  • 收藏网页

    学徒杨小胖的开发随笔: piglikeyoung.com/page/2/

  • 随笔连载——老鱼(三)

    (四) 西南地区的一个小酒馆,顾客常常爆满,因为这家酒馆价格很便宜。然而便宜的价格付出的代价便是酒馆肮脏的环境,破...

  • 我们足够勇敢

    注:这篇随笔是大三时候写的,如今我已毕业三年,决定入驻简书,把之前的随笔搬进来,就酱 仅以此文献给伊通之行的老董 ...

  • 一课被历史埋没了到文化之星

    初遇重庆, 疑惑万千, 历经风雨, 辗转武隆 武隆文化 杨老传承 武隆旅游 杨老开发 芙蓉江桥 杨老改进 桃李芬芳...

  • [原创文集]大黄狗

    旅游学院19旅管本一班 陈龙快 杨三婶是村里远近闻名的个泼辣户,年轻的时候杨三婶也是个温和的,就是杨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老》(三)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g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