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概念,《新华字典》的主要定义是:“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这也是我们基于经验常识对于空的认识,可惜并不准确。
与空相似的概念还有虚、无、灭、寂、绝,等等。他们之间既有相似相同处,也有微妙的区别。具体的定义大家可以去查字典,我就不再引述。我只谈谈自己的理解。“虚”不是绝对没有,只是接近于没有的状态。“无”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灭”是物质的一种消亡状态,经典物理学告诉我们物质不灭,实际上这种消亡只是一种物质状态的转化。“寂”是运动停止,运动的绝对停止在现实世界中也不存在,否则便是宇宙的尽头“热寂”。“绝”是根除,通常是指生命存在的消亡。
有点乱是不是?乱就对了。
人类的语言只是一个我们不得不借用来表达思想的一个拙劣工具,哲学一点说,语言这块打磨粗糙的透镜只是思想的不完全甚至是变形的映射。语言本身并不是思想,也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具体请参阅史蒂芬平克《语言的本质》。
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从日常经验中发现了语言的贫困。《毛诗序》中说“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现在简化为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所以为了弥补语言的不足,人类不得不以音乐、绘画、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加以补充。禅宗更是提出“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主张,还说佛主释迦牟尼亲自讲过:“吾说法四十九年,未着一字。”
扯远了。咱们还是说回空,姑且就用“空”这个不得不借助的拙劣语言概念吧。
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绝对没有。绝对没有是真空。
真空是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物理概念,其实也是一个伪概念,它在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真空的含义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
在“真空”中,声音因为没有介质而无法传递,但电磁波、引力波和能量辐射的传递却不受真空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里,只有外太空堪称最接近真空的空间。人类现有手段的观察结果认为这里基本没有物资,但是现代天文物理学通过计算却认为这里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只是人类囿于有限而拙劣的探测手段还暂时无法认知而已。好吧,即使连暗物质也没有,那也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空。这里还有能量辐射,有各种波,所以也并不是绝对的空。
物质和反物质发生碰撞的时候,物质会发生湮灭,但是却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所以也不是空。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不断膨胀,最后可能处于热寂状态,或者会再次收缩,坍缩成为一个原点。此时,宇宙中就没有物质了,但是这也不是空,因为坍缩成一个原点的宇宙能量将变得无穷大,又为下一次大爆炸种下了因。从这个因中间,可以化出无量数的物质来。
我们所知的这个宇宙之外还有没有宇宙?存不存在平行时空?谁也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以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可能连幼儿园还没毕业呢。
佛教中关于空的概念很有意思,也在形而上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考线索。
《波若波罗蜜多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认为“空”“有”可以相互转化。既然可以相互转化,那么“空”中间就一定孕育着“有”的种子,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因”。既然有因,当然空就不是绝对的没有。其实我这样讲也不对,因为这里的空其实是一种超越了有和无的一种绝对状态,甚至不能作为一个客体或者是概念被人类思考和认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空”有点像那只薛定鄂的猫,你说玄不玄?
《西藏生死书》的作者是索甲仁波切。索甲的上师是蒋扬钦哲仁波切,后者在《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对“空”这个概念有相当精彩的论述。试引如下:
“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是天生具有某些特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这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东西的可能性。”“空性并不是一种断灭论,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的存在,空性是离于(主客体)二元判断,因此没有任何限制。”
连修行者也会对于空性产生误解,如:“有些修行者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到。”“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错误”。
人们常常认为佛教是消极虚无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对佛教“空”这个概念的误读。
空只是宇宙的一种状态,也是心的一种状态,是超越于二元对立和一切概念的一种绝对状态。就问你晕了没有?
执着于空相有相皆是执着,也是谬误。执着于空,可能陷入虚无主义,甚至堕入消极幻灭。执着于有,将陷入经验主义,囿于周围的现实世界而不能超拔。
就算在物理层面,宇宙的三大要素也包括物质、能量与信息,我们的眼中总不能只看到物质这一个层面吧。
不好意思,又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