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混迹于社群,有快把手机都戳炸了的焦躁感,也有看到群众热烈响应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的收获感。
我当过所谓的托儿,那先聊聊我对于托儿的看法。人心就像麻绳,有时候矫揉造作,解也解不开。
比如你去捧场某个朋友的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多次表示认可,赞同,同样的,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伙伴,这种算不算托?
职业“托”,比如运营这个角色,不“托”不行,为了活跃群内气氛,时刻发动闪现技能,让人不留下印象都不行。
那么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不讨人厌的“托儿”?
1.社群的认知
首先对于社群的认知是什么?社群是由一群为了特定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这里的核心就是人,一群人构成了系统,而系统又像一个生态链,你不知道下一个会与谁发生链接,产生共鸣,你也不知道即将获得什么新知,这就是社群的神奇所在。
2.社群角色
常常一个社群是由分享者,聆听者以及运营者三种角色构成的。
3.社群特性
如何让社区里的角色各得其所?并发挥最大价值,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照顾好三者就能达到和谐状态。
1.主持人,运营者
这两种角色我在最近都体验过了,今晚在当主持人的时候,稿子写完又开始国际惯例式的紧张。
是电脑打字快,还是手机语音输入快?怎样把握好节奏?怎样照顾好分享者的情绪?
组织和运营者起到了枢纽的作用,最直接的是对流程的把控,然后是气氛的调动,还要应对突发情况。
2.分享者
如果要做一个产品,那么分享者就是这个产品的卖点。要让分享者的价值充分的被认可,一方面激励分享者的自主性,以后也更愿意进行二次分享。
另一方面,人都是群体动物,观众的回应也会刺激分享者。所以说托儿重不重要呢,重要。
我这阵子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总结分享者的话,提炼出重点,比如说总结出分享者的金句更便于传播,同时要及时给予赞扬,激发信心。
3.聆听者
聆听者很大程度上是用户群或潜在用户群,所以尊重爸爸总是没错的。
一柔:如表现在聆听者的表达,应该充分被认可。总有一些活跃用户积极表示共鸣,分享观点。凡互动必回应,让他们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聆听者提出的意见也要积极采纳,加以改进。
一刚:无规矩,不破不立。一般社群常见的就是不能私加好友或私发广告早已约定俗成,尽管要维持这样的秩序非常繁琐,但这是保持和谐氛围的最基础环节。
但我始终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托儿,所做的一切都要具有利他性,即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为用户多想一些,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诚意。
俗话说,买卖不在仁义在,他们可不是可爱的小羔羊,如果要做“托儿”,我希望做一个有温度的“托儿”。
————————————————
我是南瓜木头,我爱这偶尔该死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