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群里看见了布置的作业,今天就来写写童年里的特殊小食品。
故事从奶奶过生日开始说起。
我奶奶生日有两个必须吃的食品,一个是寿桃,它用粘米粉做成一头尖尖,一头椭圆,整体细长的形状;
每次看着奶奶活好面后,将面粉在手里转上一圈,一个活灵活现的桃子就做好了,由于它是空心的,于是每个寿桃都要往里面吹一口气,这样看起来就更加饱满。
做出来的寿桃白白胖胖,粘上酱油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这个小吃也只是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奶奶才会做。
这第二个小吃暂时给它起个名字叫多子多福吧。
春节和生日时,奶奶还会做第二种面粉制成的小吃;
将糯米粉和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活成一个大面团;
将大面团分割成一个个小面团揉成小丸子,把他们堆成一个个小山包的形状,另外在用面粉捏出小鹅的形状,将小鹅放在山峰的最顶端,远远望去就像小鹅生了一窝的蛋,这个寓意是多子多福。
每次当多子多福出锅时,我总想把最上面的小鹅先吃掉,因为看起来可爱,而且比鹅蛋更少,每次就五六只小鹅。
可是奶奶不允许,她将小丸子掰下来递给我,而那小鹅要到好几天后才能吃。
我想,这个不许吃小鹅的习俗是不是留下鹅才有源源不断鹅蛋的意思,所以不准吃掉它。
接下来说说口感。
由于小丸子和小鹅适用糯米粉做的,吃的时候带着微微的甜味和粘牙感,在热的时候吃起来软软糯糯,冷的时候吃口感偏硬也减少了粘牙的感觉。
这个多子多福既可以在早餐的时候吃上几个,也可以在无聊时当成临时;
记得有一年看春晚的时候,我在锅里拿了一块黏在一起的小丸子,大概有五六个,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第三种用面粉做成的东西我那儿叫柴火;
它两头尖,细细的,中间稍微粗一些,制作的时候先搓成圆柱形,在将两边加工一下就做好了。
小时候我总喊它薯条,由于用糯米粉做成,放到冷了就变成了一束束的样子,远远看去就像叠起来的薯条。
奶奶说这东西的寓意是财源滚滚,寓意金条像柴火一样到处都是。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十分有趣,不同的食品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期望,这又想起了过年吃鱼‘年年有余’,过年吃生菜‘升官发财’。
小时候的食品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虽不是特别喜欢吃,但想起来的时候还是很怀念那些独特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