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人生经历当作写作素材,当然可行!简直太行了!贾平凹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这是最古老也是最时髦的口号。这里面的生活当然包括自己的人生经历。
中外的很多大作家也是以自身经历为写作素材,最后成为了经典。如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详细描写了自己童年到青年的经历。
再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以自己童年悲惨生活、参加卫国战争等经历写成的不朽之作。
外国作家如此,我国作家也是如此。
如老舍《正红旗下》就是自己晚年一部回忆人生的小说,可惜,最后匆匆停笔,没有完成。
再如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叙述的鲁迅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
再如大家都熟悉的巴金,《家》《春》《秋》,是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来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巴金的成名作。
纵观以上作家作品,人生经历确实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也是写作源源不断的资源。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注意没有,以上我列举的作品都是社会激烈动荡时期的作品,如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当时正是俄国社会转型时期,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老舍,鲁迅,巴金所处的社会是我国社会急剧动荡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这样激烈的社会环境,把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的联系了起来,这是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也是这些作品成为经典不朽的最主要原因。
这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想挖掘自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就必须找到你与社会、国家这些宏观大背景的联系,如果不能,则你的自身经历就可能沦为无病呻吟,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总结下来,把个人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素材可以,但是需要有宏观大背景支撑,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价值。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