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这边跟某信托去见了某家管理人,那家管理人在某地的属地做得比较多,给的成本也还行,天天就在属地发,当地手头上实际也不宽裕,但投资人的钱还是一直都按时付了的,即使偶尔县上紧张时,也会从市里面拿钱来应急。
现在即使有极个别地方出现非标舆情的,也是正常的,非标类的哪怕是银行贷款,它的违约率也高多了。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宁可拖银行的钱,也不会拖小散户的钱。希望读者有一手信息的,也可以私下透露给我们。
就像J某地,本来不接受非标资金的,都发文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发了,有可能上面的承诺没完全兑现,也不能把平台的血全抽干啊,真完全抽干了,命都没了,那时候想再去抢救都没机会了。
另一个地方N地,现在又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在玩非标,叫债权PM,也是以前那帮人搞的,因为还是搞这个来钱快,也不叫定向融资了,但这类规模做得很小,稍微做大点,随时就可能被叫停,小打小闹地玩玩,拿去当下酒菜,还是可以的。非标这玩意不能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只能当润滑剂,起辅助作用。
今年,某信托在Y地发了15亿的30万起投的属地信托,在L地也做了10多亿类似的非标信托,叫CC型信托,信托公司为了要业绩,为了养家糊口,也是在这两个地方,做了一波属地后,马上就叫停,不再做了,撸完就走。
我们这边和另一家去做J地属地信托时,30万的信托在公司内部会上通不过,必须要做成100万起投的。你妹哦,一个小县城,能有几个人买得起一百万起投的非标信托类啊。所以,暂时估计也搞不成,除非信托公司内部在合规性上松一松,把门槛降下来。
我们这边作为投资人来讲,我们要的是最终能赚到钱的结构,只要最终本息回来了,能赚到钱了,大家都高兴,那就是完美的。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只认可底层资产是城投债,其它的那些,在我们眼里看来,都仅仅是包装罢了。
当然了,即使是买同区域,同平台,同一只产品的非标,有时候结局都会有些差异,但终极风险应该都是一样的。
标债资管这一块,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大,做的太快,规模太大的,容易被盯上,监管也不会让您做的太大、太快,更不允许出现寡头搞垄断。一个窗口指导、电话指导,就够您喝一壶。大家都必须要听监管的。实际上非标那一块也如此,一个电话指导,就可以叫停一个项目,以前也经常遇到。
如果标债资管体验一年后,产品跟不上了,转一点进非标也不是不可以,就选大城市的,或者市级平台的也行,这个行业里,原则性的东西可以适当放一放,因为形势变化太快了。去前年,我们买过两只连评级都没有,债也没发过的县级平台,因为非标规模很小,结果到期后,还是按时把本息付掉了,有一只还提前付了。
体验了快一周年后,再回头看,非标也死不了,现在经济形势下滑,也没人再喊要把非标一刀切了。去、前年控的太死的地产,今年也在各种松绑了,但松绑的都有些太迟了,大家根本不买账,没信心。城投这一块,再不松一松,地产就是前车之鉴。实际上非标那种点对点的模式,投资人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做个机会主义者,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其它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非标这玩意死不了,地方上的城投也倒不了。
全面脱贫后,打赢了攻坚战。但是全面脱贫后,对有些地方不是什么好事。比如B地,以前可以通过扶贫项目,从上面拿到很多补贴或转移支付,现在帽子没了后,就很难再向上面要这类钱了,但日子还要照样过啊。
后面继续边走边看吧。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