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这样的新闻,心中震动…

刚刚看到一篇公众号发文:
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
以上的观点,很多人点赞。
但是“手机成瘾”毕竟只是行为层面,是冰山一角而已。

如果我们可以理解“冰山理论”,也许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孩子沉迷于游戏,自然是因为游戏世界里有让他牵挂的东西。游戏是另一个世界,是让他觉得自己很强大、很快乐的一个世界,也许这里有朋友、有仰慕他的人、有他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高等级,大家有共同话题、可以侃侃而谈…
如果现实世界中父母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无条件的爱,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陪伴,那么现实中孩子就可以体验到游戏里的快感,那么孩子自然有控制力,可以玩游戏、也可以不玩。
反之,因为游戏里的愉悦感受是现实中遥不可及的,孩子自然如“飞蛾扑火”一般投入其中。这不是没有“抗挫力”的问题,而是“内心匮乏”的问题。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成瘾的背后是孩子悲哀的呼救,我们是不是会反思自己?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行为层面。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制止表面的行为(玩手机),而是去补孩子匮乏的内心!
比如:花时间多陪孩子玩,比如亲子桌游、全家出行、一起做家务……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也不会引起亲子间的冲突。
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出现退行和反复,我们要全然地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内心向善的力量。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干扰的话,这个孩子一定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心理学中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您认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