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绝对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会让孩子离开世俗,走向寺庙。
孩子很小的时候,愿望也是小小的。比如去超市只想选一袋糖,一盒零食。是大人的不满足,总觉得孩子应该要更多。于是乎,把超市能买的东西都买到家了。被孩子扔得粉碎。孩子对于大人的给予不屑一顾。
大人对大人可以讨好,小孩对大人可以讨好。但大人对小孩却不可以,孩子天生童真,最反感的是大人的欺骗和谎言。
大人若是不能买,直接告诉孩子我不想给你买,别编造什么没带钱的荒诞理由。小孩被骗一次可以,第二次绝对会信任感崩塌。以后在人际关系中也难以建立信任感。
生长在大观园的贾宝玉是个人见人爱,仆人奴婢各个都是尊敬他、礼让他的。而他的姐姐妹妹们更是美女才女如云。童年是含着天上的补天石呱呱坠地的。一生下来就觉得与众不同。可是成年后,家遇变故,树倒猢狲散。他也沦落到了需要自食其力的地步了。可他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都享受过,达官贵人美女萝莉也常常出入贾府。他什么都不想要,于是出家。
一个官宦家庭的男孩贾宝玉能走向寺庙,无欲无求,因为他的童年是被绝对满足的。一个官宦的孩子如此,王公贵族亦如此。
印度一王子天天生活在整个国度中最盛世的地方。每天歌舞升平,整天被满足和精心呵护着。国王也一心想让王子儿子继承王位。可是王子厌倦了被绝对满足的生活里,他对眼前的一切都不想要了,而后出家。他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
适当对孩子说不,可以增强孩子一点挫折商(也就是抗挫折能力)。挫折商很高的孩子,以后也肯定是大气候。相比之下,挫折商低的人都在为挫折商高的人服务。
绝对满足孩子,会让孩子有一个很麻木的状态。孩子本身的欲望被大人的欲望所填充。本身一个小小的头脑和小小的身体,非得承受着大人强压的满足。他为了离开这种绝对,只能拒绝酒肉,拒绝婚姻家庭等,走向精神的信仰。
越是愈加满足的孩子,越会去寺庙。常见的是物质极度丰富,周围人又极度关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