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本1501
翁萍 1324220
用《于丹论语心得体会》里的一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那么,《论语》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当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今天我们去品读,它对于后世又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读过《论语》,我们知道全文共20篇,11750字,出成语300对余条,它代表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包括:仁,义,礼,智,信,怒,忠,孝,悌。孔子是中国读书人的祖师,作为教育家,他的门下有弟子三千,原则在现在仍使用,同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内,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一股股读《论语》的热潮在中国掀起,人们又仿佛走进了孔子那个时代。在国外,孔子以及《论语》这本书也是倍受喜爱的。1999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可见,孔子主张的仁,义”思想得到了认可,推崇,世界可以和平。2004年9月26日,在孔子诞生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书文组织官员宣布《孔子奖》,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突出贡献的总统。截止到2007年4月,全世界已建立了140多所孔子学院,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建成五百所孔子学院的孔子课堂,今天,我们仍旧可以看到。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发出那种无端之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一个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眼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当然,这种规划是很难的,因为规划本身已经意味着舍弃很多。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同时给他的学生,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思想,但这一切都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受社会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要求。
“过犹不及”,这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运用。过去我们常常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缺乏给学生实践,把应试教育作为基点,慢慢地,国家又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践,因而掌握知识和原理的来龙去脉更深刻,这其中也是孔子的思想具有指导的功能。
孔子不谈及鬼神,因为他着眼于现实,他的徒弟子路问他关于鬼神之事,他淡淡地回答:“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也就是说学习要先朴素一点,着眼眼前,别去考虑虚无幻远的东西。”孔子的这个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启发,在学习的时候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把握,先不要考虑超越年龄且又遥不可及的事情,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学起来,到了合适的年龄才能真正立起来。
《论语》主张的文化思想可以传承至今,可见它具有很高的价值,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中得到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