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历史,本质上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历史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叙述出来,展示冲突,呈现问题,提交生活的两种对应的力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虚构文学。本质上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生活中发生的事;文学把曾经发生过的事和想像中发生的事情混合在一起,展示冲突,呈现问题,提交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对应的力量。
真实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力量,各种各样的冲突,表现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未来,就要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去解决各种各样问题。
叙事,就是面对未来,面对真实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叙述出如何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事情。
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对写字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思:文人书写文章应该契合时代精神,创作诗歌应该从现实事物中入手)。尽管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但好像仍然只是停留在二维层面上面,没有真正的立体多维突破。
问题可能出在最根本的思维上面,就是把从事语言和写字工作,作为脑力劳动,作为治人的管理者区别体力劳动者。
事叙者写文章或者写诗歌,但不是体力劳动者,不是耕田者,不是养蚕人,体力劳动者远离了写字,不习惯而无法把日常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文字表达出来。
无法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叙事”,无法建立起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模型的“叙事”,算不算得是“无用的文字”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所表达出的深层含义就是传统意义的书生日常写字,仅仅是在不断重复地做事叙而矣。
书生,狭义上的理解是,本来是要成为劳心者的,书生的内心中,从来都是想着要脱离耕作劳动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与劳力者分开来了。百无一用的书生,是指向那些还没有进入到劳心者的中心群里,还依然徘徊在劳力者与劳心者之间的真空地带。鲁迅当年写出了,这样一群人的人物模型《孔乙己》。
在鲁迅之前的四百年,王阳明已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框架,但是,当年鲁迅到了日本留学之后,才知道四百年中国王阳明,在日本受到了极度的推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