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微博偶然刷到《台湾二十年偶像剧神曲串烧》,15分钟多一点的视频,竟然不知不觉中就放完了。很多很多首,都忍不住跟着唱起来,直到结束依然直愣愣盯着手机屏幕,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最终,几乎从不转发微博的我转了那条视频。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青春跟我一样,是充斥着台湾偶像剧的呢?
对每个周末最大的企盼就是听到爸妈出门之后,迅速一个鱼打挺起床,跑到客厅打开电视,转到安徽台。抱一抱薯片,能看一天偶像剧。
每一集间隙是大约十分钟的电视广告,记得有婷美塑身衣、人体工学能长高的鞋、背背佳、还有从七楼扔下来也不会坏的某999元手机等等。遥控器是必须时刻放在手边的,以防妈妈隔几个小时来查岗,立马摁下静音键,若无其事地接起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
那时候其实也不懂什么爱情,懵懵懂懂地看,跟着情节一起欣喜一起紧张,或是到关键时刻跟着主角一起哭得撕心裂肺,哭完其实也不太知道为什么哭。
小时候对于生活的想象大都就来自于此,总觉得到了那个年纪,就会有那么一天,命运熟稔地将我提溜起来,扔到一个设定好的情节里。我会像偶像剧里那样,爱一些人,被一些人爱,被误解被原谅,失去一些人,但总归还是有不错的结局。
不知道是时间滤镜还是什么,台湾偶像剧真的给了我对于生活和未来的第一次畅想。它们让我相信只要善良和认真,就算像湘琴一样笨笨的也会被爱也会做好很多事情;让我相信像叶天瑜一样的普通人,也会被单均昊那样厉害的人喜欢;让我相信只要好好爱自己,就总会有一个李大仁守护着你……
但是,一些东西之所以被称作是青春,正是因为它们纯粹,且在之后的生活里遥不可及。
很显然,生活不会跟偶像剧一样。长大后的我,并没有被命运扔进任何一个想象中的剧情。而是被扼住后颈,一脚踹进现实的世界。而我呢,只能认命地揉揉屁股爬起来,接受这个世界是被渣被甩被分手,第二天也要认真上班的现实。
有段时间接连的感情受挫和生活工作的打击,让我变得义愤填膺,同时看到一些不同的说法,关于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感情其实对别人不公平,为什么其他人要当这个兜兜转转呢?关于其实现实里的江直树根本不会喜欢袁湘琴这样的笨蛋吧,聪明人当然喜欢跟聪明人玩;关于单均昊是不可能跟叶天瑜这样的小妹产生任何关联的,更别提爱情…等等。
那段时间的丧气让我开始赞同世界的残酷,并且越来越开始接受此类的观点,毕竟有几个人能活成台湾偶像剧的男女主呢?
可是啊,当再一次刷到台湾偶像剧串烧,一句一首地听过去。我发现,即使是向生活和命运低了无数次头的自己,依然会热泪盈眶。人类从来无法停止对美好的想象和向往,从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只爱最简单的那部分。
从理性角度讲,当然明白在现实社会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才能被爱被珍惜。要漂亮好看,要会说机灵话,要有趣好玩能适应各种场合。这些条件和提升都是对的,但它们暗含着过于固有的标准。
生而为人,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其实是有人能看见你哭和狼狈,仍然愿意拥抱这一部分的平凡和柔软,用心为你起舞。
所谓偶像剧里的爱情,我们爱的从来不是戏剧性的相遇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们珍惜的,一直是那一颗纯粹的心。
文/卡老板Camil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