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与心灵自由
小时候,很神往这样的境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及他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再后来,发现了这种境界对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人们更多遇见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孟浩然在五言律诗中写道:“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先生本希望过隐士生活,但经济上困难,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来到长安寻求出仕,未果,盘缠将尽,心中悲苦不已。
古今中外,多少知识分子,向往着心灵自由。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打动了多少文人的心!
心灵自由,本身是件奢侈品,是比生活必需品高出几个层次的产物。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有五种:生理需求,有饭吃,有衣穿;安全需求,有安全感;社交需求,有朋友;尊重需求,受人尊敬;自我实现需求,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实现自我价值。
如此看来,这些诗人的理想至少穿越了四个层次,在生理需求没有保障、安全需求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追求自我实现,这在多数情况下,注定了是一种悲剧。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经济的养育,文化的培育,气质的养成。人的从容来自于财力的支撑,自信的形成,文化的熏陶。这些,都需要基础条件的支撑。
放眼今日,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这个群体有文化,有知识,有财富,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他们有消费意愿,也有消费能力。这个群体,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中产阶层。
按照统计局的说法,这个阶层人数目前大约有四亿人之多,而且,这个数目还在急剧增加中。
想想,在当今地球上,历来都是穷人多,富人少。美国人口过去一两亿,现在三亿多。欧洲国家数目不少,真正富裕的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欧,人口两三亿。日本,人口不到一亿三千万。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人口总量不及中国。突然之间,地球上出现了四亿中产人口,这股力量的冲击是巨大的。
善待这股力量,他们会成为吸引全球的市场购买力和市场影响力。善待这股力量,他们会成为科技创新的巨大动力,市场越大,规模效应越大,利润空间越大。善待这股力量,他们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迸发出石破天惊的活力。
为着这个目的,要保护产权,要让创造财富的企业家更有安全感。要发扬民主,要让研究问题的科学家更有尊严。
让我们人人拥有财务自由,让我们人人过上自己内心想过的日子。
按照专家的说法,人无需为了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自身拥有的资产,产生了被动的收入,收入水平超过了日常开支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的核心是拥有资产,资产是能给你带来被动收入的财产,比如房租、股息、分红和理财收益。
被动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如果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那就不叫被动收入,而是又打了一份工,是主动收入,即工资性收入。
创造资产,减少负债,管理日常开支,人人可以实现财务自由。
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追求安全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心仪已久的心灵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