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54048/0c1a3a1540ee587e.jpg)
人世间有着共同的基本人伦底线,有着共同的规则遵循,有着法律的刚性约束,有着道德的种种规范,但这纷纭人世,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芸芸众生,怎么可能千人一面呢?
趋于此思想下有幸阅读了《追问》,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慑的当代“罪与罚”,更让我心生感慨。作者的文学作家和纪委书记的双重身份,为他写这本书营造了诸多条件和基础。
何为追问?即“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而来。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我认为“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存在渊源,更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于人
“人”之初、性本善,书中介绍的案例中很多腐败的高官,起先都很朴实,如鞋的故事主人公,从小就没有鞋穿,为了有鞋穿,为了穿皮鞋,为了经常穿新皮鞋,从而失去本心,最后沦为囚徒。
人心是善的,可是当权利的天平像你倾斜时,更需要知道何为人?何为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你更应该知道“人”字两笔的意义,一撇一捺,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有时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有时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有时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有时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更是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
二、于己
“已”,自己,是认为人的本心。本书中关于贪婪私欲的案例,教导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正己利人”。只有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品行,用唯正的意识引导自我,才能在为人处世中展现素养和品德,也才能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引领别人,也就是利于自己、利于他人。正像很多英雄模范,他们首先就是正己,在工作中表现出“正气”,在生活中展现出“正德”,在人际关系中呈现出“正行”,最终实现了利人、利家、利国的优秀品行。
人的行为是受到他的思想意识所引导,隐藏的再好,只要是有私欲,就一定会对他人造成损害。书中讲述的进入监狱之人,原先都是一派正气,一心做正事,可是后来管不住自己的心,才在利己的推动下,一步步将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
三、于公
天下为“公”,公在人心,无公心者必入私心,其恶果自受。其中一个案例讲述一位省级领导就是在私心的促使下,包养情人已卸私欲,贪图钱财已保私情。当初的他也是公心为重,当基层官员时也做出很多民众赞扬的成绩,可在荣誉面前,他开始想到了自己,让私心泛滥成灾,最终却获得悲惨渡余生的结果。
公为心正,而私心人人都有,它是考验你未来成绩的保险丝,也是让你迈向毁灭的导火索。一旦管制不稳,必将引火自焚。所以,坚持天下为公之心不动摇,严格约束好日益增长的私心,不越雷池一步,才能永葆此生幸福绵长。
四、于 私
“私”、个人的,自己的,与“公”为反义词。对于书中的私,既有“私心”的意思,即有对个人主义,也有个人所得利益的含义。它是针对公心而言的社会心理,每个人为了生存于这个欲望的社会,都会有为自身利益着想之心,这是生存所需;每个人又是生活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然也都会有为公众利益着想之心,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公心大于私心时,人着会选择放弃私心,社会则会良性循环;当私心大于公心时,人着会选择放弃公心,社会则会恶性循环。而对于个人会产生的好处,就包含对家庭、亲人、朋友的保全。贪得无厌必将物极必反,所以这种保全更是一种从头到尾的责任,只要你公正无私,就能让生活过的安稳,于私也告诫我们最大的私,在于如何安稳地生活长久。
五、于 家
“家”,人的存活环境,包括物质和人群的组合体。本书中很多入狱高官里,有因家庭而促成犯罪,有因犯罪而影响家庭。其中一位高官因贪恋私欲,被小三举报入狱,其原配在受到打击后,任然默默等他幡然醒悟。还有一位高管是因原配实在忍受不了他的肆意妄为,只能靠举报才让他悬崖勒马。而这些入狱贪官的孩子,却承受这社会带给他们的无形压力和肆意指着,从此个人思想发生扭曲,人生道路发生改变,甚至就此堕落。
所以,人一定要把家庭当作自己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目标,不要被外界的利益所诱惑,不要贪图短期私欲而忘本。家之重,重于情和意,可促成你事业成功,可让你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更是让你老有所依的唯一港湾。
六、于 国
“国”之大家,惠及众生,国泰民安,才能让我们享受为之奉献的成果。书中的几位官员弃国家利益,享个人主义,行霸权政策,贪人民血汗,到头来只能被人民抛弃,被绳之以法。
对于企业,也是一个大家庭,假如你效仿书中之罪官,弃企业责任,享个人好处,行独裁管制,贪企业利益。那你一定会被企业所淘汰,更甚者投入监狱的怀抱里,悲催的渡过你为之骄傲的年华。所以,一定要不忘初心,保障企业的利益,爱护企业的员工,你才能实现人生光辉的足迹,让自己在幸福美满中享受人生。
我是拜访朋友时,在其办公桌上发现此书,在他的推荐下开始关注此书,他对此书的评级极高,甚至超越了《人民的名义》。最近有幸阅读本书,让我有时间来修正自己,更追问自己。纵观本书的内容以及介绍的案例,让人觉醒,在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中,我更期望自己能在不至于到被彻底打垮时,时刻追问,时刻总结,时刻修正,时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完)
![](https://img.haomeiwen.com/i4054048/d2a46475e3b737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