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有来自本能的刺激都是来自机体自身,而不是外部世界,因为这种刺激会引起完全不同的心理效果,而且要想消除这种刺激的话,需要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行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本能都是一种永久地力量,而不能瞬间消失,如果它的冲击力是来自机体本身,而不是外部的话,那么像通过逃避行为来将其消除的话是不可能的。所谓的“满足”就是指能够销售这种“需要”的行为,它也只能通过适当改变内在“刺激源”的方式而达到。本能很明显地一个特征,即逃避的方式不能消除这种本能力量。
昨天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然后一起去接姐姐,这时候儿子突然就想起来要玩‘植物大战僵尸’的玩具,我一开始没有答应他,我说先接姐姐回家。快到小区的时候,他突然大哭起来,那种很悲的感觉——这一瞬间激发了我童年的匮乏,我母亲经常对孩子,也经常对童年的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越要求越不给买,越不要求越可以给买。”
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他也不是每天都要,借助游戏探索世界是小孩子乃至成人探索世界的本能需要啊。我今天没有给他买玩具,逃避一下,但是他的本能需要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我觉得满足他,等我带儿子到玩具店的时候,发现没有植物大战僵尸这个玩具,他索性选了一个‘陀螺汽车’的玩具,回家之后玩的不亦乐乎,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我为自己的决定开心不已。
玩了一会玩具,可能自己也觉得‘受之有愧’一样,竟然主动写了一页字母的作业。吃过晚饭,母亲去小区跳操去了,女儿写作业,然后请教我一些作业上的问题,儿子玩了一会游戏,让妈妈给他讲故事,感觉很认真的样子。
这是结婚十年以来,我们四个人的小家庭最其乐融融的一次,我有种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获得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好极了——没有喧嚣和诅咒,没有谩骂和打击,没有嘲讽和不堪,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的。
我要好好纪念我这未来的余生,要好好地纪念获得自由的时刻,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小日子。这是难得的体验,之前总觉得离开了母亲我的生活玩不转,仔细想想这都是母亲投射给我的恐惧,已经近乎四十年。
从漫长的人生来说,做过自己喜欢做的就是最大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听别人瞎指挥。终于要解脱了,只有打开自己,才能完成一个蜕变,算是重生。只有温情和爱可以治愈人心,理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理解不了的时候可以选择包容。
由此,我们就可以认为,本能(内在需要)是进步的真正动力,而非外部刺激。
外部的推力是有限的,本能的推力是无限的。
所谓本能的动量是指它的动力部分,例如力的大小、需要付出的能量水平等。本能的典型特征是冲动或刺激,这也是本能的本质。
一般来说,本能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而且只有消除本能中产生刺激的条件才能达到这种“满足”。
本能可以在其中或者通过它达到目的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本能的目标。在和本能有关的所有因素中,本能的目标是最不具有稳定性的,开始它和本能并没有关系,但是由于它非常适合提供“满足”,所以才开始附着于本能上。
就像儿子要买玩具,这是一种冲动,他其实并不知道一定喜欢什么,但是他有种探索的冲动,这冲动就是本能的动量。
儿子的本能动力出来之后,需要一个玩具的载体,将本能的动力通过动手和动脑来释放这力量,那么这本能的最终目的是对玩具进行探索。
而承载着本能目的——探索,具象化的目标这玩具是不具有稳定性的,儿子玩不了多久,就不喜欢了,慢慢的就会习惯更高级更复杂的玩具。所以说这玩具非常适合提供‘满足’,所以玩玩具本身是附着在本能上的。
等他长大了,他对玩玩具获得的满足感,这种体验感是可以移植到更宏大的成人世界的玩具——实业上的。
某一组织或身体某一部分的“机体活动”就是本能的源泉,通过这种活动,产生出一种刺激或兴奋,就是心理活动中所说的本能冲动。
我所理解的本能的源泉,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机体活动的有效运转。没有健康的体魄,本能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活力可言。
我们将性本能的一般特点归纳如下:它们从各种不同的器官发出来,数目众多,在开始都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到最后的阶段才成为综合的整体。它们的每一种本能在成为一个综合整体之前,目的都是追求各自的“器官快感”,在综合之后才真正变成大家所熟知的性本能,服从于生殖的功能。
性本能刚开始和“生存本能”混在一起,并依靠“生存本能”维持自身,随着时间发展,渐渐成为独立的存在而脱离生存本能。在进行对象选择时,它们仍然在生存本能之后,并且其中有的从头到尾都不和自我本能分开,而变成总构成中的性欲成分。
一般我们很难观察到这些性欲成分,只有出现病症时才能认识到性欲成分。由于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相互替代能力,所以可随时改变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也是它们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们有能力从事各种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和它们最初达到的目的方式(升华方式)不同或者完全脱离了。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活动叫作本能的蜕变形式,也是本能在一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态形式。由于性本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性本能的蜕变形式。经过试验,一般性本能经过的蜕变过程如下:
1、通过颠倒,变成其对立面
2、返回到自身主体
3、抑制
4、升华
就像作者开篇所言,所谓性颠倒即对性对象的颠倒,简称同性恋。而精神分析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对性颠倒行为有没有克服和挣扎的心理倾向。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这里讲的倾向和本能的直线性追求的目标倾向刚好相反,所以上述蜕变很可能看成是反本能的自卫形式。
我自己通俗的理解,这个所谓的颠倒就是性变态,成了性正常表达的对立面,当返回到自身主体的时候,表达受挫,进而获得性表达的抑制,通过改变本能的目标——从性对象的满足移植到一种写作或者可以释放性本能的方式上,完成升华过程。所谓的蜕变,就是完成一个性变态的自我拯救,即反本能的自卫。
施虐和受虐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步骤来表达:
1、通过行使暴力或对他人施加强力就是所谓的施虐,他人是施虐的目标。
2、由主体自身的“自我”来替换施虐目标,放弃原来的外在目标,随着向主体自身的返回,本能的目的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
3、重新把另一个人作为目标,由于本能在目的方面发生了从主动向被动的变化,这另外一个人同时又是开始时的主体,不同的是这时发生了从主动向被动的转变。
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都是源于一种虐待欲,而非受虐狂;其主动的愿望发生了变化,但还为变成被动的愿望,而是转变成一种反身的中性愿望。
痛苦本身并不是愉快的,随之而来的性兴奋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点施虐者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以,由痛苦造成的这种性快乐是最为基本的受虐目的,同时,它也可以再转化为施虐本能原来的目的。
我的理解是,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源于一种主动愿望落了空。就像小孩子玩玩具,本身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可是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方式,总以为玩玩具耽误学习,是不好的,不仅不给与满足,还大发雷霆的训斥,甚至又打又骂——这时候孩子内心的主动愿望受挫,反抗的力量太小而受挫,在没有完全转化为受虐狂之前,变成了一种中性愿望,便是自我折磨或者自我惩罚,如果程度继续加深,就是受虐。
痛并快乐着,活在痛苦之中,痛苦并不能带来快乐,但是这痛苦是可以过往的创伤共鸣的,是可以打开防御,短暂的活在自由之中。
我曾经在不觉察之前是非常喜欢喝大酒,其实身体非常痛苦,非常虚弱,但是那种打开防御回到童年,那种可以反抗压制的感觉是很快乐的,像是重新活过一次一样。
同情只是和这种本能相对抗的“反应过程”的必然产物,而不是施虐本能转变的结果。
是啊,在过往之中,我确实容易挑战领导的权威,而同情弱小的同事,就防御本身而言,这是对内在弱小自己的投射;而从更深层的本质而言,同情是和这种施虐本能相对抗的产物,因为打不过,所以同情自己的弱小。
视淫欲和自我裸露欲也分成三个阶段。
1、“视淫”作为一种活动,直接指向外在物体
2、放弃外在物体,“视淫”本能转向主体自身的某部分,转为被动的,同时为自己确立另一个目的,观看自身
3、形成一个为了被观看而展示自身的新主体
举例来说,每一个不能的“生命”我们都可以将之分成一系列“希望”或“盼望”,它们不是同时出现,但是在它自身存在的这段时间里,却具有相同的本质并保持不变。各个“希望”之间就像连续喷发的熔岩一样,所以,我们描绘的那种最早和最开始的“本能喷发”实际上就没有经历任何发展或成长,而是以一种畸变的形式存在。
的确,人生就是分成阶段性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成长任务,在每个“希望”上喷发。但是如果一直保持一种‘希望’的本能喷发,到了成人世界了还想小孩子一样,喜怒无常,嬉笑怒骂都挂在脸上,无法理性的控制自己,这肯定就是没有成长,而是固化在童年的某个未完成的希望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