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勇于面对,迎难而上,这样的他们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担当,令人敬仰!可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平凡普通,既没有过人的能力与才华,也不太容易遇到重要的“关键时刻”。他们如颗颗尘埃,默默无闻却一直努力存在于世间。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
我的祖父出生于1936年。贫农出生的他,年幼时做过地主家少爷的陪读,在私塾里学得了一些本事,不仅能写会算,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祖父的父亲早逝,祖父十三岁就成婚当家,他硬是用血汗,用能力,在那个贫穷得可以饿死人的时代,安置了父母,抚养了后代,度过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关。其中艰辛,难以言表,伴祖父一生年过八旬的祖母每每忆及往事,泪花闪烁。我想,这里面既有感慨,也有怀念。祖父一生,从做私塾陪读,到父亲早逝挑起当家重担,到成年后,因办事公道,为人正直,担任村干部多年。他踏过的每一步,有对有错,却掷地有声,他赢得了村里的人的敬仰。
祖父很支持子女读书,尤其是在家中极缺劳力的情况下,支持女孩读书。穷到没有饭吃的地步了,我的三个姑姑却都进入了学堂,二姑还凭借自身努力做了教师。三个姑姑的人生,因这一点,与同时代同村的很多女性有了较大差异。祖父,用他的行动影响他身边的人。
我的父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他性格活泼却自幼体弱。父亲的人生,因为疾病,渡过了很多生死关口。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有一个风雪之夜,半梦半醒间,我听到母亲大声哭泣着呼唤着父亲的名字,睁开眼一看,祖父祖母围在父亲床边,满脸哀伤。依稀记得祖父要步行到十几里路外的镇上请医生,祖母飞快地抓了件老棉袄披在祖父身上,棉袄扣不上,祖母就从灶屋扯了一条草绳捆在棉袄外面,祖父急匆匆冲进了茫茫雪夜。父亲救回一条命,却有两年多不能正常走路,他那时三十多岁,必须忍住疼痛拄着拐杖慢慢移动。回忆起那时的他,却没有一点愁眉苦眼,哀怨凄惨,印象中他一副还是微眯着眼的淡然表情——仿佛下一秒就准备讲一个笑话。
改革开放后,父母南下务工,家中光景稍微滋润,父亲再一次接受病魔的考验。这一次,他需要长期化疗来对抗。或许是父亲老了,或许是化疗的痛苦太甚,一向开朗的父亲,竟有些萎靡不振,家里一片愁云惨雾。突然有一天,父亲重拾毛笔练字,捡起笛子演奏,重拾旧好是心态改变的表现,他说,苦是一天,乐也是一天。父亲最终还是选择了用他一贯的风格来面对他崎岖不平的生命之路。
我是80后,一直在长辈关爱的羽翼之下无风无浪地长大。人生经历如同复制粘贴——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品尝生活真味是从走入婚姻才开始的。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让生活经历简单的我,角色分裂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慢慢找准了位置;婚后以高龄新手身份重回职场的尴尬让我学会珍惜和努力;孩子的教育,让我时刻面临崩溃却从中学会坚持和面对。
今年我35岁,有两个孩子,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普通的家。祖父前年离世了,父亲现在边治疗边积极生活。时代赋予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命运。祖父、父亲和我,不过是漂浮在万千世界中的几粒微小尘埃。还有无数个普通的“我们”在生命的顺境或逆境中浮沉。他们渺小如一粟,却从曾不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就是这每一步,聚集了令人无法忽视的能量。能量化作光,可照亮这世界;能量变作力,能撑起一个时代!
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