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我床头有一个闹钟,但这个闹钟,我发现没用,因为它响了之后,当我醒来时,“啪”一声就把它给摁了。所以仅仅是提醒作用,毕竟我有时候自己都很难醒来。
所以后来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闹钟,这个闹钟特别有意思,响了之后,它有一个轮子,然后它就在房间里乱滚,有的时候滚到床下,有的时候滚到桌子下面。你不去起床把它给逮出来给它按灭,它是不会停的。
这只闹钟,从一个提醒我的闹钟变成了一个逼迫我的闹钟。
有的时候,我们越来越需要这种东西。
这里我提到一个真相:我们这一代人生命当中都有一个角色,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从小就构想有那么一种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特别自觉,从来不用父母逼迫,什么事情都是非常有自制力的去完成。
可是年龄在增长,这样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中见过那些优秀的人,通常都不是这种别人家的孩子。
例
比如说,钢琴家朗朗,很多人都认为朗朗可能很自觉,每天弹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而朗朗自己却说:你们是不是没见过我在媒体上的报道啊,我少年时期,我老爸简直把我逼疯了,特别讨厌钢琴,但是依旧被逼迫去不停的弹。但是当我拿起书本时,老爸才会认为我是在干另一件正经事,才不会让我去弹钢琴,所以说我读书的所有习惯和乐趣都是因为躲避弹钢琴才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谈怎样逼迫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上进这件事实在是太反人性了,实在不舒服。可是你反过来想,人生所有上瘾的事,在你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其实都不舒服。比如说你第一次接触一个游戏,你也是蒙的,那个时候你同样要承受极大的认知负担。
所有让人上瘾的事情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
是你一旦接触它,后面就有一种力量,有的时候甚至是庞大的商业力量,不断的扽住你的小手,一路把你引进去。同样,手机里面的APP道理也是如此,可能背后是估值几千亿美金的上市公司,成千上万个产品经理和码农处心积虑的要让你把时间投入到里面。
他们所有的努力的方向,就是想瓦解你的自制力,让你喜欢上他们的产品,希望你上瘾。
所以这个世界,当我们丧失自制力的时候,玩某种东西都不能自已的时候,一定要原来自己,因为这不是你的错,有太多的人在背后设计你。
既然有人可以通过刚开始并不舒服的接触点,然后通过一路的设计,让你对一件事情上瘾,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对自己去“制造一下”呢!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就可以。
多少父母望子成龙,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呢?但是现代社会不同了,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知识和智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恰恰是那些父母看不上的东西:游戏。
游戏的背后机制是什么呢?为什么能让孩子上瘾呢?
如果把这个模型研究透了,然后进行反向设计,就可以设计出一个让人上进的模型,上瘾就是上进的智力资源,一款游戏让人上瘾的第一步,是先要接触到你。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上进的人?
第一条:环境设计,就是把自己放进一个让自己容易上瘾的环境中
孟母三迁就是这个例子,好环境就可以让自己上进,好环境就可以造就一个人。而我们对此却熟视无睹,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
在农村,甚至在城市还有很多不识字的老奶奶,从小就带着孩子,还在跟孩子说,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试问,这样的环境是那种容易让人上瘾的环境吗?但是,很多父母自己宁可过得苦一些,条件差一些,也让孩子过得好,给他制造该有的氛围,在中国很多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对环境的选择,对于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其实超乎我们的预料。
例
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建议身边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尽可能躲开那些所谓下降通道里面的夕阳行业,而要去投奔那些上升通道里的朝阳行业。原因有两条:1、夕阳行业里面的人,那些能人,聪明的人早就“跑了”,所以你学习的氛围和浓度就会降低,这是人生真正的损失。2、不乏这些夕阳行业里仍然有一些聪明的人在维持和奋战,因为是在下降通道里,所以他们的心智和模式往往都是维持性的、挽救性的,而年轻人却不适合这样的环境的。
所以要拥抱建设性的心智模式,这才是我们发展的好环境。
第二条:学会“绑架”自己
游戏设计师就是希望玩家互相“绑架”的。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爱玩游戏的,等有一天他发现他的朋友都在玩,我只要不玩,就被这个圈子抛弃了,所以他产生了一种被“绑架”的感觉,于是才踏出了第一步。
所以我们也应该“绑架”自己
一个企业做品牌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消费者买更多的东西,而是为了让自己被“绑架”,让社会监督自己的成本变低。
企业每年投入几个亿的广告费用,让所有消费者都知道你,所以你不敢缺斤短两,所有消费者都在会用放大镜看你,每个人监督你的成本会变得很低,所以你投广告费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不敢干坏事。
不做坏事了,社会自然会奖励你,企业怎能不发展呢!所以这是企业做品牌的目的。
微信公众号推文每天都发,每天坚持一篇原创,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被“绑架”了,如果你不发或者晚点推送了,你的忠实粉丝会质疑,会不干的。
所以你想做一件让别人佩服的事情,那就是在起步的第一天,就先设计一种方式,让自己被“绑架”。等你回头在看的时候,你会像这种约束脱帽致敬的。
第三条:给我们反馈,不确定的反馈
所有的人都是被反馈、喂养出来的。
那训练我们最有效的“反馈”是什么呢?
是不确定的反馈,就是你做了一件事,当它不确定的时候,它的魅力最大。
例
拍一张自拍照,发到朋友圈,你会经常不自觉地回去看看,谁点赞了,谁评论了。正是因为点赞和评论是不确定的,所以你才会经常回顾。足球能力越高,就一定是冠军吗?商场门口的娃娃机,练得时间越长,就一定能抓得到吗?真的不一定。
很多上班打工的人,突然去创业了;但是不管创业成功还是失败,却很少回来再去打工,为什么呢?并不是创业的事情是多么高级,而是市场给的那种不确定的反馈,让他沉迷了。他很难再去回来去干那些确定的事情。
不确定有一种强大的魅力驱使人向上。
第四条:制造阶梯
游戏公司通常把一个大目标切碎,一直切碎成阶梯,你可以踏着这个阶梯不断的往上走,每次只需要走一小步,你就容易上瘾了,就像游戏号码的等级一样。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新名词“心流”,这是一个积极心理学创始人提到的。我们经常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干一件事,突然把时间忘了,沉浸在其中,体会到那种喜悦。在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或者打游戏时,在做一件非常有创造力而且自己又得心应手工作的时候,是经常能够体会到这种“心流”状态的。它稍纵即逝,但是一旦进入就会感觉及其美好。
我们怎么给自己设计“心流”呢?
积极心理学上提出一个概念,叫技能挑战比。你做的事情不能太难,太难你坚持不下去,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你会觉得无聊,也会坚持不下去。所以要把技能挑战比调整到刚刚好的程度。
一见事情,有一点挑战,但是又不是太难的情况下,最容易吸引你坚持下去。所以一个行业的高手,就是能把那个极其伟大的目标拆分成一级一级细碎台阶的人。他们知道怎样踏着台阶一点一点往上升。
相声界有一句话,不要看相声这么简单,好像会说话就会说相声,当你真正入门之后,才发现台阶在里面。
所有的好行业都有这个特征,有无穷无尽的台阶,而且随时随地的能给从业者好的,坏的,不确定的及时反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所有的职业高手,也都可以把这个职业变成拥有无穷无尽的的台阶,而且随时随地能给他不确定的及馈。
像游戏那样,设计一下自己,逼迫自己,设计一条上进的机制。
1、认真设计的环境
2、引入外部监督,求“绑架”
3、获取不确定的反馈
4、选择一条即细密又永无止境的职业上升台阶
有了这四条,我们自然就是一个上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