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超越原生家庭》1

《超越原生家庭》1

作者: 贾太太Echo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2:53 被阅读9次

    作者罗纳德·理查森(Ronald W. Richardson)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20年,本书通过作者从业历程中的实际案例,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原生家庭心理疗法先行者莫瑞·鲍文(Murray Bowen)的家庭内部运作机制的基本理念。本书依次介绍了家庭关系的运行机制、关系的亲疏、分歧处理、真我与亲密、三角模式、出生顺序与性别,最后两章,一章是作者给出了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关系的建议,最后一章则是作者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关系的心路历程。

    打开书的第一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名言:“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世界。”我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了曾经七年挣扎的内心世界。我也曾常常发誓等我长大后要跟自己的父母不一样,后来却发现父母曾经做过的事,特别是我讨厌的事,我也在不停地重复做。读书的时候,同学们的生活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分数,其他的行为都被抑制了,仿佛你和我没有什么差别,也不会和同学太多的聊起自己的家庭,偶尔提到不过敷衍几句。及至进入工作几年,等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已经接触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在教会中看到很多好的基督徒样式,他们仿佛一面面镜子,透过他们我看到的自己,不过是父母年轻时的样子。看到“别人家的父母”,我顿时更觉自己的父母亏欠自己良多;然而我父母的“养儿防老”意识却发作了,于是带来更多的冲突和伤害,网上有一句经典的话语概括了这种场景:在中国,孩子们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而父母们却在等着孩子的报恩。针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向每一位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提出了挑战:不要把你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你必须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前提是换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P7)”。作者反复强调一个概念:“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你发生改变,你也改变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改变自己(P8)”,且作者认为,自己改变自己需要积极性和动力。

    以我自己的经历,改变自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我自己不能改变自己,虽然我也曾做过各样的咨询,也有很多人分享给我类似作者的观念,然而我始终无法走出受害者的泥淖。我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亚当犯罪后,所有的人类都有了原罪,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除了在家人面前,我努力克制自己,追求高的道德表现,我觉得自己做的比别人好的多,原罪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有罪,不过是因为我已经做的触犯了法律或者圣经中的条文。现在我知道,本质上,我跟那些讨厌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看,犯罪后的亚当夏娃,自然也通过家庭的关系把伤害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到你我。我承认自己是罪人的意思,是犯罪后再也没有行善能力的亚当夏娃通过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直到我,所以我一生出来所思所想尽都是恶,不需要任何教导,犯罪的事情我都会;第二层意思是,上帝虽然将良心放在我的里面,但很多时候我做了受良心谴责的事,比如小时候会偷偷去父母的书包里面拿钱,比如上学迟到了会扯谎,比如随地丢垃圾等等;第三层意思是,上帝按着自己的形象样式造人,而我却无法活出上帝的样式,良心要我做的事我做不到,比如看到有老人家摔倒我会躲得远远的,怕自己受到连累,无法活出基督爱的样式,比如我会拉偏架,无法活出基督公义的样式。所以,很多时候虽然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却无法做出改变,眼睁睁看着自己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式。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原生家庭》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c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