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线下课遥遥无期,家长该怎么办?

线下课遥遥无期,家长该怎么办?

作者: 非烟店主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11:29 被阅读0次

2022.11.14

上了一个多月的线上课,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在盼望着线下课早点开始,但是就目前一天2-3千例的情况,线下课怕是遥遥无期,家长和学生都要做好长期线上课的心理准备。

家长和学生想线下课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如果一个星期、二个星期线上课,对大多数学生影响还不太大,但是一个月、两个月对自学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影响就会非常大。我亲眼见证了2020年初3个月网课对大多数学生的影响,这是一部分家长包括学生希望赶快开始线下课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相看两厌”,家长嫌孩子不够自律,孩子嫌家长管得太多。

★首先聊聊第一个问题,连续一两个月的网课,对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影响,这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自学,而网课确实要比线下课效率低,主要原因是互动不方便,监督不方便。这时候最需要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包括文本理解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学生语文阅读理解做得也不错,但并不代表文本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据我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不完全具备,需要家长陪伴监督。

●先说说文本能力,多阅读肯定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但是精读才是关键。我们平时说的阅读大多数指的是泛读。阅读包括精读和泛读,大多数学生阅读量比较大主要就是指泛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学习就属于精读。语文学习对精读的要求算是各科中要求最高的了,所以只要阅读理解能做好的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使你语文阅读理解做得再好,不会英语,照样看不懂英文的阅读理解。其他科目也是,比如数学、物理,它们是由自己的语言组成的阅读题,比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根本无法理解,最关键的是这些概念只看字面意思,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需要先用,再理解,很多学生会陷入概念里面,还有些学生了解了大概之后,不求甚解,在以后的做题中都会成为障碍。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看《刻意练习》的时候,书中有个概念叫“心理表征”,当时我结合前后语境,始终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直到前几天我看另外一本书《认知天性》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一个词“心智模型”竟然和“心理表征”很相似,我才明白什么叫“心理表征”。其实“心智模型”这个词我以前也听过,可是从来没觉得不明白,可也没明白过,直到看了这本书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教课书上的概念往往是比较学术性的,有些概念需要根据以前的概念抠字眼才能弄懂,有些概念根本弄不懂,需要先用再懂。

综上所述,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可以增加阅读量,尤其是非小说的阅读量;最重要的是在大量泛读的基础上,增加对不同科目的精读,比如多读数学课本,学会通过课本探究新概念。这一步早晚要开始,不然以后的学习会举步维艰。

说得再远一点,现在主要以泛读和精读为主,以后特别是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专题(主题)阅读会变成重要的技能,而专题阅读是以泛读和精读为基础的阅读技能。所以,现在一点要抽时间锻炼泛读和精读的能力。

那么,这与网课有什么关系呢?

提前预习,越是上课听不懂,提前预习就越有必要性。既然上课听不懂,那就提前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标记出来,最好能先问问身边的师长,然后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听懂了,不至于浪费了课堂时间。

●再说说自我管理能力,在这里说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指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能力。制定计划,包括制定目标、寻找资源、(协调)分配资源的能力;执行计划,包括主观上对计划的认可程度,越认可计划,越容易执行,还有客观上的用工具或者第三方监督执行。

学生的计划制定和执行大多需要家长的协助,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不知道怎么制定计划,完全的自律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科学的制定计划,一方面还要时时地观察计划是否合理和监督计划执行。

那与现在的网课有什么关系呢?

网课期间,往往能看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上情况、课下作业状况、考试情况,以及面对问题的应对反应。这是难得的机会。家长可以通过近距离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的效率漏洞。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每天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就是不出成绩,平时怎么都找不到问题,这时候就可以仔细观察发现效率漏洞。

★最后说说家长和学生的“水火不容”,现实情况我未必了解,有些家庭亲子关系会比较紧张,有些不存在这些问题。我的理解是,把陪伴辅导孩子当成一种修行,珍惜这难得的修行机会,同时也珍惜这难得的亲子时光吧。据我的理解,网络上大多数辅导作业,辅导出“心梗”的情况主要原因都在家长。

对这个问题,我非常喜欢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下课遥遥无期,家长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dl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