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革命

作者: 刮痧手艺人演青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4:52 被阅读127次
    清单革命

    清单有两方面的价值,外包和可靠。

    所谓外包,是指我们把大脑需要记忆的工作,外包给清单。人在压力的情况下,大脑的记忆能力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有个说法叫“神奇数字七”,说的就是大脑最多能够同时记住7件事,超过了以后就记不住了。也有脑科学家实验论证,可能大脑只能同时记住4个记忆组块。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知道,大脑在事情多又高度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犯错。而使用清单,就相当于让大脑把记忆的工作外包了出去,让大脑集中注意力做判断的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大脑记忆的局限而犯错误,这也就是清单为什么能发挥作用的第一个原因。

    清单的第二个作用是可靠。因为人的经验和记忆总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工作的表现会受到工作的熟练度,甚至当天的精神状态影响。而使用清单,就把工作流程从依靠回忆和经验,变成了一种可视化的强制约束,从而确保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证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这就是清单能够发挥作用的第二个原因。

    清单如何避免“无能之错”的发生。

    需要两个重要步骤:

    第一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是

    简单问题(那些可以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例做蛋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食谱做就不会出错。)简单问题用“执行清单”。

    这个方法最简单,因为简单问题有步骤,怕的是忘记,所以做一个“执行清单”提醒自己以免遗漏而犯错。比方,如果你上班前很容易忘带东西,那你出门之前可以念一遍“手机钱包钥匙公交卡”,边念边检查。这个出门前的口诀,其实就是写了一个执行清单,简单有效。

    复杂问题(比如要把火箭送上月球,或者要完成大企业的收购并购,像这种专业性强,技术比较复杂,步骤非常多的问题)针对复杂问题就用“核查清单”。复杂问题需要很多道工序,专业性强,人的注意力没法持续关注,导致很容易忘掉很多重要步骤。像这种问题就要用到核查清单,在重要的节点上,用一个核查清单来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环节。

    比如金融投资这样的复杂问题,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非常推崇在投资中使用核查清单。他甚至有一次在公开演讲中说“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方法比核查清单更有效”。不仅是查理·芒格使用核查清单,很多知名的投资家也在使用。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金融投资家叫库克,他就把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整理成清单。他有一个清单叫“第三日清单”,也就是说他去分析一家公司分析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这个清单。这个清单有一个要求,是让研究人员仔细分析财务报表的注脚,就是下面那个小字部分,然后仔细阅读重大管理风险陈述。其实这些都是财务报表当中提供的最基础的信息,但人们常常忘记去阅读。所以库克就凭借核查清单,来确保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不会被遗漏,这就极大避免了不可控的风险。库克说,我可能每50次核查,49次都一无所获,但是只要有一次查出来,就能避免极大损失。对于这种复杂问题,就要用核查清单来确保关注那些不容易关注到的事情,重要的环节、基础的步骤全部完成,避免在复杂问题中犯“无能之错”。

    极端复杂问题(结果非常不确定的问题。比如养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成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结果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应对不确定性的极端复杂问题,用核查清单和沟通清单。也就是除了用核查清单来确保复杂问题各个环节被注意到,还要用沟通清单来应对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行业,就是建筑行业。盖房子其实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土壤的成分,使用不同材料的强度搭配,最理想的高度是什么等等,有很多因素要考虑。而在盖房子之前,以及盖房子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超出预想的问题,如果需要盖一个上百层的摩天大楼,那这种问题就更加复杂。就在这么复杂和不确定性这么高的一个领域,美国每年发生严重的建筑事故率不到万分之二,也就是一万起事故里,严重事故不到两起,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建筑行业靠的是两套清单。

    第二步,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套清单,就是前面提到的核查清单,不同的部门要提交任务清单,和我们的核查清单一样,由专门的团队进行整合,然后来协调各个团队要完成任务。比如他们的工作是否如期进行,他们需要的材料怎么样配置,后面配合的团队什么时候进场等等,全是依靠任务清单来协调,这是解决复杂问题。

    但是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种突发的情况或者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施工的工序都正确了,可是楼板却凹下去了,比如原来定的钢材型号突然断货了,换个其他的型号行不行等等。类似这种此前没有想到或者突然发生的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靠沟通清单来解决问题了。在施工的过程出现了一个此前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一线工人发现的,还是项目经理或者承包商发现的,发现的人都不会擅自去做下一步决定,不管他经验多么丰富,而是用沟通清单让专业的团队协作沟通。比如,他们会在沟通清单上写:几月几号我们邀请某某专家对什么问题进行讨论,把预计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安排给相关的专家和人员,大家共同制定决策。

    在建筑行业曾经就发生过一起非常惊险的事故,就是因为没有利用“沟通清单”建立沟通机制而导致的。美国曼哈顿的花旗大厦,高达270米,施工的过程很复杂。当时那个施工单位觉得用焊接这种工艺成本太高了,如果改成螺栓连接,成本就能大幅降低,所以他们就擅自改成螺栓连接,却没有通知结构工程师。等这个大楼盖完一年了,有一个学生研究这个大楼的建筑结构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大楼的承重强度不够,如果发生强风的时候,这个大楼会垮的。而在当地,像这种能把大厦吹垮的大风,每55年至少发生一次。这件事被发现以后,那年夏天就有飓风要来,怎么办?整个专家团队集中精力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他们在大楼所有人下班之后,偷偷地紧急施工,把5厘米厚的钢板重新焊在200个重要的螺栓上。当飓风来临的时候,大厦总算保住了,到今天大厦依然屹立在那里。

    可是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太大了,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又非常复杂的问题,要避免犯“无能之错”,就一定要用两套方案。一套就是用核查清单,来确保所有基础而重要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工作能够完成。另一套就是用沟通清单,提前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工作,确保问题和隐患能够及时地被发现和排除。

    这并不是说用了沟通清单,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说很多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在忙乱中往往没有安排及时的沟通。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问题。比如工作完成了,但配合的部门却不知道,还在那边等着没事干,有的人忙死了,而有的人很闲。像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依靠核查清单,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一定要有一个沟通清单,从内部机制上去协调。

    制作有效清单原则。

    第一,设计要简单高效可测;列出是整个清单系统最关键和核心,意思说清单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效果应该能进行观测,并由此改进。

    第二,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节点;执行清单的时候,提前安排某个节点或者某个情况下要使用指定的清单。例第三日清单。“前中后”三个方面入手:前是指在任务发生前设置,中是指任务执行中设置,后是指在任务出现意外情况时设置。

    第三,要不断更新。

    作者是医生,所以书中就举了在医院很常见的例子。比如,儿童在手术之后的感染率是很高的,那如何降低这种感染率呢?其实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只要在做手术前60分钟给儿童注射预防的抗生素,手术后的感染就非常容易避免。很简单的方法,医学院的学生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儿童的手术感染率还是很高呢?原来,医生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有很多任务和压力:比如刚准备手术,突然有哮喘病发作的病人过来,医生就要马上赶过去处理;或者在准备手术时,突然医疗设备提示故障的红灯大闪,医生就得赶紧去检查等等。医生在忙着应付各种突发状况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手术前60分钟要注射抗生素这件事。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手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注射抗生素,有的是提早了,有的是手术做完了才打的抗生素,有的甚至都忘了打抗生素。那怎么样才能改进呢?后来医院就在儿童手术之前专门去提醒医生注意注射时间,单单是提醒了这一点,就极大地减少了儿童手术感染的问题。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住“关键内容”比面面俱到更重要。所以,我们要应用清单就一定要把它做得简洁高效,清单上只写最关键的问题,才能控制最高的质量。这也是大多数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你想想看,如果让你去背一个人员管理条例,你肯定背不了也执行不了,但当年红军,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非常简单。还有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与军民约法三章。这些都是简单、高效、可测、可执行的清单。

    第二个原则,在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点。什么是检查点呢?

    书里举了这么个例子,美国有一个乐队叫范海伦,乐队主唱是著名摇滚乐手大卫·李·罗斯。每次出去签巡演合同的时候,罗斯的经纪人都会在合同中加这么一个条款:必须在后台的化妆间放一碗 mm 巧克力豆,而且决不能出现棕色巧克力豆。如果主办方没做到,那么演唱会取消,而且要对乐队的所有费用进行全额赔偿。听起来这个要求太无理取闹了,有点像明星耍大牌,搞这么奇怪的规章制度。可是这个经纪人却说,这是他们保障演唱会安全的试金石。为什么?因为一个演出涉及到的问题和技术是特别多和复杂的,而且范海伦乐队比绝大多数乐队用的设备要多,所以他们对舞台的要求也会高很多。而一个演唱会的工作人员会犯各种各样的技术错误,比如有时候横梁的载重不够,可能导致舞台倒塌;地板的载重不够,舞台也可能倒塌;舞台的门搭的不够高,布景车就没法过等等。这些事情都影响到演唱会的安全和正常举办,如果主办方都没有仔细阅读到这个 mm 豆条款并执行的话,很可能他们也会在演唱会的其他环节上出问题。所以,有没有出现合格的一碗 mm 豆,就成为了他们的检查点。还真有一次在后台的化妆间中,他们发现那个 mm 豆当中出现了棕色的巧克力,结果触发了他们对整个舞台的全面质量检查。果然,主办方没有仔细阅读舞台重量的要求,准备的舞台根本不够他们5台设备的承重,很可能会坍塌。

    要想清单持续有效,一方面要保证清单做得简单有效可测,另一方面就是设置这样的检查点。就要像仪表盘上的报警器,像演出准备当中的 mm 豆,或者是工作中主动设置的质量检查点,通过这些明确的检查点,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使用对应的清单,避免风险。那如何设置检查点呢?我总结可以从

    在任务发生前设置检查点,是为了保证任务能顺利进行。比如,我前面说的出门前要念这个“手机钥匙钱包公交卡”,这就是一个检查点,确保出门前不会忘拿东西。第二个设置检查点,是在任务执行当中。前面提到的金融投资家库克,他的“第三日清单”,就是执行到第三天来检查某些工作是否做到了。第三个设置检查点的地方就是意外情况发生时。比如说开车时电瓶故障灯亮起,它就是个意外情况的检查点。飞行员驾驶飞机的时候,一旦仪表盘的故障灯亮起的时候,就会弹出对应的故障的检查清单。

    最后一个原则,清单在内容上要不断地更新。清单要能使用,必须不断地符合实际情况,不能现在用的内容还是当年的老黄历,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能理解,而且在用的过程都会注意到,我就不多说了。

    清单革命关键词

    二个错误: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两个作用:一工作外包,二是可视化和强制性执行

    三类问题:简单问题-执行清单,复杂问题-核查清单,极端问题,核查清单+沟通清单。

    三条原则:第一条,关键点计量化,第二条,有检查点并指定的清单;第三条,清单不断更新。

    清单有两方面的价值,外包和可靠。

    所谓外包,是指我们把大脑需要记忆的工作,外包给清单。人在压力的情况下,大脑的记忆能力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有个说法叫“神奇数字七”,说的就是大脑最多能够同时记住7件事,超过了以后就记不住了。也有脑科学家实验论证,可能大脑只能同时记住4个记忆组块。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知道,大脑在事情多又高度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犯错。而使用清单,就相当于让大脑把记忆的工作外包了出去,让大脑集中注意力做判断的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大脑记忆的局限而犯错误,这也就是清单为什么能发挥作用的第一个原因。

    清单的第二个作用是可靠。因为人的经验和记忆总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工作的表现会受到工作的熟练度,甚至当天的精神状态影响。而使用清单,就把工作流程从依靠回忆和经验,变成了一种可视化的强制约束,从而确保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证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这就是清单能够发挥作用的第二个原因。

    清单如何避免“无能之错”的发生。

    需要两个重要步骤:

    第一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是

    简单问题(那些可以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例做蛋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食谱做就不会出错。)简单问题用“执行清单”。

    这个方法最简单,因为简单问题有步骤,怕的是忘记,所以做一个“执行清单”提醒自己以免遗漏而犯错。比方,如果你上班前很容易忘带东西,那你出门之前可以念一遍“手机钱包钥匙公交卡”,边念边检查。这个出门前的口诀,其实就是写了一个执行清单,简单有效。

    复杂问题(比如要把火箭送上月球,或者要完成大企业的收购并购,像这种专业性强,技术比较复杂,步骤非常多的问题)针对复杂问题就用“核查清单”。复杂问题需要很多道工序,专业性强,人的注意力没法持续关注,导致很容易忘掉很多重要步骤。像这种问题就要用到核查清单,在重要的节点上,用一个核查清单来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环节。

    比如金融投资这样的复杂问题,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非常推崇在投资中使用核查清单。他甚至有一次在公开演讲中说“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方法比核查清单更有效”。不仅是查理·芒格使用核查清单,很多知名的投资家也在使用。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金融投资家叫库克,他就把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整理成清单。他有一个清单叫“第三日清单”,也就是说他去分析一家公司分析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这个清单。这个清单有一个要求,是让研究人员仔细分析财务报表的注脚,就是下面那个小字部分,然后仔细阅读重大管理风险陈述。其实这些都是财务报表当中提供的最基础的信息,但人们常常忘记去阅读。所以库克就凭借核查清单,来确保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不会被遗漏,这就极大避免了不可控的风险。库克说,我可能每50次核查,49次都一无所获,但是只要有一次查出来,就能避免极大损失。对于这种复杂问题,就要用核查清单来确保关注那些不容易关注到的事情,重要的环节、基础的步骤全部完成,避免在复杂问题中犯“无能之错”。

    极端复杂问题(结果非常不确定的问题。比如养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成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结果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应对不确定性的极端复杂问题,用核查清单和沟通清单。也就是除了用核查清单来确保复杂问题各个环节被注意到,还要用沟通清单来应对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行业,就是建筑行业。盖房子其实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土壤的成分,使用不同材料的强度搭配,最理想的高度是什么等等,有很多因素要考虑。而在盖房子之前,以及盖房子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超出预想的问题,如果需要盖一个上百层的摩天大楼,那这种问题就更加复杂。就在这么复杂和不确定性这么高的一个领域,美国每年发生严重的建筑事故率不到万分之二,也就是一万起事故里,严重事故不到两起,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建筑行业靠的是两套清单。

    第二步,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套清单,就是前面提到的核查清单,不同的部门要提交任务清单,和我们的核查清单一样,由专门的团队进行整合,然后来协调各个团队要完成任务。比如他们的工作是否如期进行,他们需要的材料怎么样配置,后面配合的团队什么时候进场等等,全是依靠任务清单来协调,这是解决复杂问题。

    但是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种突发的情况或者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施工的工序都正确了,可是楼板却凹下去了,比如原来定的钢材型号突然断货了,换个其他的型号行不行等等。类似这种此前没有想到或者突然发生的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靠沟通清单来解决问题了。在施工的过程出现了一个此前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一线工人发现的,还是项目经理或者承包商发现的,发现的人都不会擅自去做下一步决定,不管他经验多么丰富,而是用沟通清单让专业的团队协作沟通。比如,他们会在沟通清单上写:几月几号我们邀请某某专家对什么问题进行讨论,把预计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安排给相关的专家和人员,大家共同制定决策。

    在建筑行业曾经就发生过一起非常惊险的事故,就是因为没有利用“沟通清单”建立沟通机制而导致的。美国曼哈顿的花旗大厦,高达270米,施工的过程很复杂。当时那个施工单位觉得用焊接这种工艺成本太高了,如果改成螺栓连接,成本就能大幅降低,所以他们就擅自改成螺栓连接,却没有通知结构工程师。等这个大楼盖完一年了,有一个学生研究这个大楼的建筑结构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大楼的承重强度不够,如果发生强风的时候,这个大楼会垮的。而在当地,像这种能把大厦吹垮的大风,每55年至少发生一次。这件事被发现以后,那年夏天就有飓风要来,怎么办?整个专家团队集中精力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他们在大楼所有人下班之后,偷偷地紧急施工,把5厘米厚的钢板重新焊在200个重要的螺栓上。当飓风来临的时候,大厦总算保住了,到今天大厦依然屹立在那里。

    可是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太大了,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又非常复杂的问题,要避免犯“无能之错”,就一定要用两套方案。一套就是用核查清单,来确保所有基础而重要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工作能够完成。另一套就是用沟通清单,提前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工作,确保问题和隐患能够及时地被发现和排除。

    这并不是说用了沟通清单,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说很多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在忙乱中往往没有安排及时的沟通。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问题。比如工作完成了,但配合的部门却不知道,还在那边等着没事干,有的人忙死了,而有的人很闲。像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依靠核查清单,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一定要有一个沟通清单,从内部机制上去协调。

    制作有效清单原则。

    第一,设计要简单高效可测;列出是整个清单系统最关键和核心,意思说清单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效果应该能进行观测,并由此改进。

    第二,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节点;执行清单的时候,提前安排某个节点或者某个情况下要使用指定的清单。例第三日清单。“前中后”三个方面入手:前是指在任务发生前设置,中是指任务执行中设置,后是指在任务出现意外情况时设置。

    第三,要不断更新。

    作者是医生,所以书中就举了在医院很常见的例子。比如,儿童在手术之后的感染率是很高的,那如何降低这种感染率呢?其实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只要在做手术前60分钟给儿童注射预防的抗生素,手术后的感染就非常容易避免。很简单的方法,医学院的学生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儿童的手术感染率还是很高呢?原来,医生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有很多任务和压力:比如刚准备手术,突然有哮喘病发作的病人过来,医生就要马上赶过去处理;或者在准备手术时,突然医疗设备提示故障的红灯大闪,医生就得赶紧去检查等等。医生在忙着应付各种突发状况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手术前60分钟要注射抗生素这件事。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手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注射抗生素,有的是提早了,有的是手术做完了才打的抗生素,有的甚至都忘了打抗生素。那怎么样才能改进呢?后来医院就在儿童手术之前专门去提醒医生注意注射时间,单单是提醒了这一点,就极大地减少了儿童手术感染的问题。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住“关键内容”比面面俱到更重要。所以,我们要应用清单就一定要把它做得简洁高效,清单上只写最关键的问题,才能控制最高的质量。这也是大多数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你想想看,如果让你去背一个人员管理条例,你肯定背不了也执行不了,但当年红军,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非常简单。还有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与军民约法三章。这些都是简单、高效、可测、可执行的清单。

    第二个原则,在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点。什么是检查点呢?

    书里举了这么个例子,美国有一个乐队叫范海伦,乐队主唱是著名摇滚乐手大卫·李·罗斯。每次出去签巡演合同的时候,罗斯的经纪人都会在合同中加这么一个条款:必须在后台的化妆间放一碗 mm 巧克力豆,而且决不能出现棕色巧克力豆。如果主办方没做到,那么演唱会取消,而且要对乐队的所有费用进行全额赔偿。听起来这个要求太无理取闹了,有点像明星耍大牌,搞这么奇怪的规章制度。可是这个经纪人却说,这是他们保障演唱会安全的试金石。为什么?因为一个演出涉及到的问题和技术是特别多和复杂的,而且范海伦乐队比绝大多数乐队用的设备要多,所以他们对舞台的要求也会高很多。而一个演唱会的工作人员会犯各种各样的技术错误,比如有时候横梁的载重不够,可能导致舞台倒塌;地板的载重不够,舞台也可能倒塌;舞台的门搭的不够高,布景车就没法过等等。这些事情都影响到演唱会的安全和正常举办,如果主办方都没有仔细阅读到这个 mm 豆条款并执行的话,很可能他们也会在演唱会的其他环节上出问题。所以,有没有出现合格的一碗 mm 豆,就成为了他们的检查点。还真有一次在后台的化妆间中,他们发现那个 mm 豆当中出现了棕色的巧克力,结果触发了他们对整个舞台的全面质量检查。果然,主办方没有仔细阅读舞台重量的要求,准备的舞台根本不够他们5台设备的承重,很可能会坍塌。

    要想清单持续有效,一方面要保证清单做得简单有效可测,另一方面就是设置这样的检查点。就要像仪表盘上的报警器,像演出准备当中的 mm 豆,或者是工作中主动设置的质量检查点,通过这些明确的检查点,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使用对应的清单,避免风险。那如何设置检查点呢?我总结可以从

    在任务发生前设置检查点,是为了保证任务能顺利进行。比如,我前面说的出门前要念这个“手机钥匙钱包公交卡”,这就是一个检查点,确保出门前不会忘拿东西。第二个设置检查点,是在任务执行当中。前面提到的金融投资家库克,他的“第三日清单”,就是执行到第三天来检查某些工作是否做到了。第三个设置检查点的地方就是意外情况发生时。比如说开车时电瓶故障灯亮起,它就是个意外情况的检查点。飞行员驾驶飞机的时候,一旦仪表盘的故障灯亮起的时候,就会弹出对应的故障的检查清单。

    最后一个原则,清单在内容上要不断地更新。清单要能使用,必须不断地符合实际情况,不能现在用的内容还是当年的老黄历,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能理解,而且在用的过程都会注意到,我就不多说了。

    清单革命关键词

    二个错误: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两个作用:一工作外包,二是可视化和强制性执行

    三类问题:简单问题-执行清单,复杂问题-核查清单,极端问题,核查清单+沟通清单。

    三条原则:第一条,关键点计量化,第二条,有检查点并指定的清单;第三条,清单不断更新。

    清单-实用的支持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单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du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