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记忆开始,大概是六岁,便开始打羽毛球了。
虽说一直以为自己对羽毛球是无师自通的。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跟教练或者老师学习过。但是,如果真要说起谁算是我的羽毛球老师,我想,那便是我的父母。此生,也只师从二老——吴爸吴妈。蛮有意思呢!细细想来,几乎我的所有爱好都是有源头的,跟他们都是一致的;对于我的爱好,吴爸吴妈也都是在他们能力范围所及来呵护的。
吴爸吴妈的羽毛球水平到底如何,真是不得而知了。因为小时候觉得他们自然是很厉害的,打不过;现在,每年回家,虽说兴起之时也拉动二老陪着打打,也没有正规的场地,就是到田间地头里搭起晾衣服的架子,连边界尾界都不用,就那样尽最大力气胡打一气,也是有趣得很的。
看小时候的照片,小胳膊小腿儿的。那个时候挥舞着从小商店买的十来块钱一副的球拍,和村里的大人们在老仓库前的“晒坪”(广西方言,意指用来晒稻谷等物的水泥地)上,展开激战。
每年旧历新年那段时间,天气也不是天天很冷,出太阳的时候,吴爸吴妈便说“走!妹打球去”(“妹”是吴爸吴妈对我们姐妹俩的称呼)。于是倾巢而出,到门口的晒坪开打!不久,乡亲们便纷纷加入。现在想来,乡亲里好像没有不会打羽毛球的。因为人太多,得轮着,我们的习惯便是一局定胜负,谁先输四个球,就下场,换下一个选手。一般下一个排队上场打球的人便站在中线的位置充当球网。无论大人小孩儿,一视同仁。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因为人小,力气也小,总是接不到后场球也打不到后场;所以总是输。
还有一个打球的“场地”就是我家的门楼和主屋之间的那块水泥地。水泥地正好是小四方形。如上所说,小水泥地四边分别是连着门楼的围墙、主屋、柴火堆、小屋。正好门楼上的闭路线连到主屋充当了临时的中线。很多很多的日子,和老妹、吴爸、吴妈在那里厮杀。虽然说打着打着羽毛球就上了顶了,若是小屋的顶还好说,拿楼梯一架就拿下来啦,若是大屋的顶,就放弃吧。还有就是掉柴火堆里,便得抱开一堆柴火来寻找了。
我是个很懒捡球的人,不管如何都得把球打过去,无论是从网上过的还是网下过的。老妹也懒。所以,因为这个,我和老妹无数次都是打了一会儿就互相生起气来,因为谁也不捡球,僵持住,然后散伙。后来形成的习惯是谁离羽毛球近谁捡,但也有矛盾——当离得差不多近的时候还是你推给我我推给你,继续散伙。然后我发明了一招,就是,当羽毛球落地的瞬间,我急速往后跳,跳到离羽毛球比她远的位置,乐此不疲;于是老妹就恼了,她直接撒手回屋告我状,好吧,还是散伙。
插一句——
老妹!原来你还是我最早的羽毛球专属陪练呢!哈哈哈!
再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打球的时候好多蜻蜓都喜欢追着在空中飞的羽毛球,导致击球的瞬间误杀了不少蜻蜓。现在想来,仍是觉得不安的。那个时候应该有为了不打到蜻蜓而故意慢慢挥拍的。
一直以为自己记不住小时候的事情,哪知一动起笔来连小小的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呢。略微繁琐了。
去年过年回家还和吴妈到家门口的稻田里(没有种水稻当时),挥了几拍,当然还有一堆小屁孩儿们;感叹下——吴妈不减当年啊!
作者缀:可能于时光流逝中淡忘忽视了太多,所以曾经也是拥有过纯粹的快乐的。2022-05-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