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反思咱们支教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仅仅是为受支方教几十或上百个学生一年,然后拍拍屁股爬起来跑路,受支方也就仅仅获得了几个免费的劳力而已。而这,完全可以用本地人替代,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让那么多人远离故土工作。当然,支教方教师来,也仅仅混了一个经历或者资历,对受支方的作用微乎其微。
如果真想通过东部教育带动西部教育,改变他们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那么仅凭几个老师从下而上进行灌输,人微言轻,似乎成不了气候。而且,东部的教学理念,根据这边的学情,也未必被承认或适用。
相反,为了适应这边的考试模式兼内容,支教老师不得不妥协同化于当地教育,最终只能成为受支方普通螺丝钉一枚。
那么,支教只能沦落为对受支方经济上的一点支持和援助了。(因为支教者的薪酬与受支方无关)
上面的理念不更新,永远不会撬动这块已成事实的模式。而改变和创新,又往往经历阵痛,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一系列的培训、实践,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想想就让人心里没底——凭借某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必须得到当地高层的全力支持配合,才有可能有点成效。
人喜欢安逸,喜欢躺着把时间消磨掉了,因此,墨守成规是最轻松的事。谁也不想在任期内把自己作为靶子高高标立,虽然能引人注目却也危险。我能理解——做事必有犯错的可能,不做事永远没有错误发生。多事必有事,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
都这样想,时代前进的动力,谁去充当呢?历史的滚滚车轮,谁去推动呢?这个出过几十位皇帝的大省,怎样去实现她文化的辉煌呢?!
我这吃的是白菜,操的是卖白粉的心!
这边的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很差,厌学情绪严重。不少学生小感冒就能请假几天不来,缺席一个月两个月的也有。很多学生都是老师拿着皮鞭在后面抽才往前挪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多少求真知的欲望。相反,他们热衷于散漫,热衷于运动,热衷于斗殴谈恋爱。
教师只能根据学情,给他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想他们多读书,没门,自己的课本都懒得看第二遍。几个生字词能磨蹭几节课也不会,如拖不动的磨盘,效率其差。
当然,有爱学习的孩子,一个班三五个吧。但有时碍于智商和繁杂的作业,很多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见识。
我常常想:如果把这边拔尖的学生,放到东部,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答案依然不肯定:苏北,不也是应试教育么?不也是很多学生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起早熬夜,产生厌学情绪么?
那么,就这样让这些孩子混到毕业,未必不是幸事——至少他们有相对自由自在的将来值得回味的童年少年。
《病梅馆记》就反对修剪过度。这些未被过度修剪的孩子们,将来的人生未必不比东部修剪得整齐划一的人生幸福。——如果幸福不以金钱来衡量的话。你高官厚禄光鲜亮丽满腹智识,我平民百姓淡然如风见识如草;你朝九晚五甚至996、997,操着民族大计的心;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一日三餐能为继。你说,到底谁幸福呢?
人生一辈子,不就是为了懒散地躺在沙滩上,无忧无虑晒太阳吗?!
然而,然而……还是有不同。只能各人去体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