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问我,我也读了不少书,可是总感觉在自己的教学中没什么用,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老师问我:席老师,什么是问题意识?读书和专业阅读有什么区别?
专业阅读的第一个特点:带着问题意识读书。
01以“问题意识”引领读书
拿到一本书,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想通过读书解决自己遇到的什么问题?
其实,有不少时候,我们读书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就是为读书而读书,看到别人读了自己也要读一下。或者是有人推荐。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读书是被动的,是被裹挟的。
有朋友说,自己对班级管理把握不住,总忍不住想发火训学生。有没有相应的书可以读?有,比如《如何控制你的情绪》,《做一个专业 的班主任》等。
带着问题读书,通过问题研究思辨,寻找突破点。
02有“时间意识”主动读书
不仅要给自己读完一本书限制时间,还要为全年一共读多少书拟定计划。只有限定了时间,我们时刻惊醒,才有危机感。
每天至少读书1.5小时,也就是90分钟以上。因为管理学研究发现,只有经过90分钟,我们才能深入阅读,才能深度思考。
没有时间约束,没有明确的读书计划,势必造成我们读书断断续续,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主动读书,是基于自身成长的需要,是自我成长的表现。。
学校要求严格了,我就读两页,要求松一些,自己就懒得再读。我们要想,加入有一天,我们失业了,有没有活路呢?
03用“成本意识”完成读书
如今任何一本书,少说二十多元,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上千一本。一个月读八本书,也是一笔不晓得花费。
该怎么办?我读一本书,会写一篇读书感悟,发在公众号上,偶尔也能收到一些朋友打赏。流量主流量费。虽然少,但也比没有强。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每年我都会订阅两份专业报刊,我要争取每月投稿一次,如能发表两次,我的报刊钱就回来了,我的书就没有白读。
要么,我会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读书的感悟,让学到的内容能够传给他人。
04用“复利意识”再次读书
读书,把书中的观点将给其他人。学到的知识写成文章发在公众号上,也可以把学习的思考变成一项课程讲给别人。一篇文章,我们反复使用,这就是福利效应。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四个意识,我们才能让读书效果最大化。盲目的阅读,没有针对性的思考都是无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