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财富的秘密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警醒于光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本自具足。是财富的话题,事业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的三大主题,健康财富,情感。健康的上一堂课讲了夭寿不贰,财富是今天的课程,情感是下一堂课,
但跟大家说,虽然是三堂课,其实是一堂课,就是健康情感财富是一个东西,什么呢?就是本自具足啊,
但是我们分开来讲,分开来讲呢,让大家能够了解的更详细一些,
也就是说,其实它们是一个东西支配的,而不是说一个东西导致了健康,一个东西导致了财富,一个东西导致了情感。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导致了你的健康情感财富,
本自具足,来自于六祖慧能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其实健康也是具足的,情感也是具足的,但我们在这个地方用本自具足来重点突出财富
财富是什么?这是我们现在很关心的。就是现在社会中,我们很多家人想搞明白的就是为什么他有钱,为什么我没钱?为什么他过的很好,为什么我过的不好?
就是很多人在研究为什么有钱人有钱?成功人士是怎么成功的?一直从古至今都在研究,尤其是近代。
可能最早的就是拿破仑希尔的思考之父吧,1917年到现在已经也整整100年了,就是1917年拿破仑希尔的思考之父,那个时候就是在关注如何成功,
据说拿破仑希尔是采访了当时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商界,政界,精英人物,有石油大王,钢铁大王卡耐基,还有金融大王摩根,当然还有美国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等有500多位,最后总结这些人是如何成功的,你看都在研究,
现在的中国也很多人在研究啊,所以这些成功人一旦出来演讲,我们都趋之若鹜,我们都希望知道他具备什么特质,我们都希望知道他为什么成功的,把他的成功规律总结出来去教导别人,
所以很多的培训机构,比如说教练技术啊,教练智慧呀,或者说成功学呀,或者说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这种培训,就如雨后春笋,我们都在关注啊,
也就是说别人到底是如何财富,他为什么有钱?他为什么就抓住机会啊?我为什么就没抓住?穷的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我们都想搞明白这个问题,
那搞明白了吗?没有啊,跟大家说没有啊,
告诉大家,其实思考之父这些东西都沾了点边,他知道了一个积极的心态,因为拿破仑希尔总结了17条成功定律,他发现这五百多位精英人士呀,统统具备一个特质,叫积极的心态,
他说这积极的心态,这一条成功定律,是所有成功定律中最重要的。
积极的心态,他发现了这些人心态很积极,说白了这些人很乐观,这些人很快乐,这些人不会悲观,不会焦虑,不会恐惧,不会压力,不会担心,不会失望,
始终处于正面当中,也就是快乐,喜悦,和平,积极,兴奋,他发现了,所以他就让我们快乐,积极。
所以关于积极的这种教导就越来越多,干嘛呢?喊口号,我很有钱,我很有钱,我一定今年能发达,我一定今年能发达,我今年目标是100万,目标是100万,
这种关于积极心态的激励,这种课程就有很多了,这只是从相上来讲,他看到了相。
就好比说你是研究科学的,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呀,
现代科学也告诉你了,量子物理就已经很接近于我们讲的那个本体了,当然它还是相,但它还不是真相。
量子物理它是相,它不是性,不是真相。但是它的很多特质已经反应出来了本体。
所以就包括成功学很多特质已经反应出来了真相,但是呢那不是真相。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那为什么这个人有钱?为什么这个人没钱,为什么你有钱?为什么你没钱?这个终极的谜底是什么呢?
今天告诉大家,是你的状态。这不跟拿破仑希尔说的一样的吗?是的,所以听起来都差不多,但关键是往深处去讲的时候,就差很多了。
你有钱和你没钱,终极的谜底就是两个字,状态,或者感觉,或者频率,或者情绪。
我们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叫状态。这就是终极的谜底。有的家人可能就会说这跟没说一样,各种社会的培训也这么讲,要乐观,要积极呀,
但再把状态给你分一下。但你要记清楚了,终极的谜底就是两个字状态。
你为什么没钱?他为什么做事业做得很大,你为什么就做不成?他为什么就很容易获取了财富,你为什么那么艰难都获得不了?就两个字,状态。明白了吗?
那状态这么讲很简单,但是要给你去把它拆解透,状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业力。
业力,这个成功学不跟你讲吧,这个思考之父不跟你讲吧,社会上很多培训不跟你讲吧,佛法里给你讲了,你还不信。
现在好多灵性也不跟你讲,好多那个教你富足的,天生我才的,或者天生富有的,或者吸金术等等的,很多不跟你讲业力。
他跟你讲什么?吸引力法则,他跟你讲你要快乐,他跟你讲你要积极,他跟你讲真我假我,他跟你讲宇宙秘密的法则,
但是很少有人会告诉你业力,但佛法告诉你呀,但这就是真相,
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钱吗?你知道你为什么现在做事业做的比较难吗?
第一部分你的原点,你的剧本,你的蓝图,它就是业力,
这个你不服不行的,你说我不相信,你不相信也没用,它起作用。所以有一种断灭空,
昨天弟子班还有位家人,他对一心三藏还有些不太了解,我看了知道这就是断灭见,断灭空。
佛法里有这种说法叫断灭见,断灭空,金刚经里也讲了。佛把须菩提就绕晕了。
佛问须菩提,可不可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须菩提先是说,可以。佛陀说,如果可以的话,那转轮法王就是佛,就是如来。须菩提马上明白了,哦,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三十二相是佛具备的三十二种相貌啊,就是三十二种相貌光明,就是那种具备福德的那种相,
所以相貌越庄严,相貌越漂亮,相貌越好看,男的越帅,女的越美,你的福德也是比较大的,因为佛就具备三十二种庄严相,
佛说如果这么说,转轮圣王就是佛。须菩提马上明白了,转轮圣王不是佛。转轮圣王也具备三十二相,但他没有开悟,所以他不是佛,那就是说,不能以32相见如来。
佛紧接着问须菩提,那可不可以不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呢?这回须菩提没有绕进去,所以不能。什么意思呢?就是也不能说不以32相见如来,
这就有意思了。我不能以相来见如来,我也不能不以相来见如来。
所以佛陀说什么?莫作是念。如果你不以相来见如来,你就是断灭见。断灭见是什么?你就不是菩萨。
一样的,金刚经里也讲这个,所以呢,他不让你着相,也不让你不着相。这就是什么?即空即色,即色即空,既空既有,既有既空,空既不空,不空即空,有既不有,不有既有。这就是昨天在弟子班里说的那一段话
觉的特性是什么?一心三藏。即空又不空,不空又空,空不空。所以如果是断灭见,就是那个空,你认为空是一片死寂的,你认为那个空像太空一样,静悄悄非常沉寂,毫无生气,大概这么个意思,空即死寂。
其实这个空是五彩斑斓的,这个空是缤纷多彩的,这是自性啊。
这断灭见就是一种邪见,用邪见来代替真知,就是理障。
理障就是佛法里讲的,用理障来代替真知,你就陷入了理障,所以不能走入断灭见,不能走入断灭空。
你现在过得好,还是不好,首先是由业力决定的,
你不能说我看不到,它就不存在。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通三世啊,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济公活佛那句话,他家富贵前生定,你妒什么?你这辈子有多少钱,上辈子决定的,了凡四训也讲这个呀,
我们在解读了凡四训的时候,云谷禅师怎么开示的袁了凡的?世间享千金者必是千金之人,世间享百金者必是百金之人,世间饿死者必是该饿死之人。
云谷禅师是明代的一个得道高僧啊,云谷禅师给袁了凡开启他的智慧时说了这么一番话,袁了凡听进去了,没听进去他一定不会写出来,
那就是告诉你,享百金者他就是百金之人,想千金者他就是千金之人。什么意思?百万富翁他命中该有百万,千万富翁他命中该有千万,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算命,我到底有多少钱?我到底能不能发达?其实算也行啊,但是算了命,你不知道如何改命,算和没算没什么区别,
如果算命的告诉你,你没钱,反而还加重你的信念系统,这个第一部分。理解了吗?
就是总体来说,他是状态。但分开来讲第一个关键的部分是你的业力。
业力为什么是状态呢?业力是你上一世的状态。
就打个比方,你上一世很愤怒,很恐惧,很焦虑,就是上一世你的负面情绪比较多,你的状态比较低迷,那这个状态你会带入下一世。
为什么会带入下一世?因为每一个状态都需要平衡,这就是致中和,这就是中,
因为你不中啊,不中是什么意思?你有两端,而这个被平衡只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疗愈清理,就是体验,
我们举的那个例子啊,这个例子很好理解,如果上辈子比如说你是一位妻子,你恨你老公,恨他一辈子,等你死了,你都没原谅他,他怎么样不重要,关键是你,
比如说你恨了30年,这30年的恨,你在这一世在你活着的时候,没有把它格物致知掉,没有把他平衡掉,也就是说你没有消业力,你没有消你的原罪,
你的良知不光明,良知光明你不会恨的,那这个不是真正的你,
真正的你,是那个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中,真正的你是那个觉性。
不是真正的你,就是你要带着走的。带着这个恨到下一世,你继续来体验这个恨,继续来平衡这个恨,这就是带业往生。
等于你带着这个恨又来到了这一世,那你带着恨怎么可能好呢?因为你的业力决定了你这辈子不可能体验更多的美好,你这辈子还要来体验恨,
你不体验恨,你怎么来中和它呢?你必须体验他呀,你必须体验这个恨的,把这个恨给中和了,
那你上辈子没体验恨,你这辈子来体验嘛,你这一辈子不体验,下辈子来体验嘛。
所以你早晚有一世你得体验这个恨,你得中和它,你得平衡它,这叫消业障了,
所以济公活佛跟大家说的第一句话,他家富贵前生定啊,
所以这个世界上,你不用去嫉妒有钱人,嫉妒有钱人就是你的频率,就是你的状态,
我在弟子班里也讲了随喜,你看因为有些人进入弟子班,他一下受刺激啦,他原来在外面四处去找就有没有人跟我同修的,找不着,很难找到的,
偶尔见到某个群里面,真修实炼的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人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群主的意思是,我给你们打造一个环境,你们可以畅所欲言,这种畅所欲言告诉大家就是一种不作为,你知道吗?
有可能他是不知道怎么作为,或者说如果他作为,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得有一个方向,
他没有方向,就意味着他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他可以今天说心想生的课程好,明天说张三的课程好,后天说李四的课程好,那就为自己留退路,就是谁都允许,所以他在这个群里就找不着了,
所以他觉得别人好像都跟我一样,大家奇迹都不多,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成长。
当他来到弟子班,他发现原来人家都活的这么好啊,原来别人的奇迹都这么大,
他开始有了情绪,他开始做功课了,所以说道场,现在打造弟子班,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道场,不是我讲课的地方,
所以我就做了个简单的分享,就是随喜。你对别人的奇迹是什么感觉?如果你羡慕嫉妒恨,赶快格物致知吧。
你达到随喜的状态,就是为他的开心而开心,为他的富足而开心,为他的成为而开心
他赚钱了你开心。他升官了你开心。他有了美好的情感你和他一样开心。这时候你就要开始改命了,这就是法喜充满啊,这也就是和平啊,喜悦啊,
那在社会中是一样的,你看到一个有钱人,你看看马云的公司上市了,哇,你跟马云一样兴奋,你看到黄渤票房过百亿了,哎,你跟他一样高兴,或者说你的左邻右舍乔迁新居了,你跟着他一样高兴,这叫随喜,
这种状态不是装出来的,这种状态不是努力出来的,你努力出来的东西无效,而是由内而外的法喜。
当你听到别人搬家了,你由内而外的第一反应是羡慕嫉妒恨,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由内而外的为他开心,那你不可能不好。
所以这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所以他家富贵前生定啊,你没有平衡你的业力呀,
你没有平衡你的业力,这一个是一种状态,应该是你上一世的状态,理解吗?
也就是讲他家富贵前生定,你妒什么?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前生决定的,你怨什么呢?
济公活佛的另一句话,前世不修今世苦,你怨什么呢?
你上辈子没有修,你没有去格物致知,没有去知行合一,没有消业障,你这一辈子在受苦,你说我得不到那么多财富,你怨什么呢?不光是财富呀,健康和情感是一样的。
如果你上辈子业障比较大,你这辈子的身体呀相对来说,为什么大家都比较喜欢帅哥美女?总体的规律是这样的,
比如一米八的彭于晏和一米六的马云,各位亲爱的女士,你选哪个?
想都不用想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就是良知,想都不用想。
你第一反应彭于晏,帅呀,没理由,就是帅钱是很重要,但是人性就是这样的。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就像讨厌很难闻的气味一样讨厌这个气味,就像喜欢美色一样去喜欢美色,这就是良知。
不用头脑的,用头脑了就变了,马云有钱,马云会做饭,马云会照顾家,彭于晏呢帅,但钱没马云多。
如果是马云和陈冠希,你选谁呢?估计也有很多人选陈冠希。为什么?这就是人性呀,这就是良知。所以很简单,良知就是是非之心。
佛还有32种相呢,84种光明好呀,佛是超级美男子,全世界第一美男子,就这么个意思了,得长得多帅呀,32相,哪个人比得上?彭于晏也比不上,就是总体来说是这样说的相貌不是绝对啦,我说的是大体上是这样的
另外呢,身体也是呀,这个人身体很弱,他健康不好,跟上辈子的业力有关的,明白吗?这个人出生就带着先天的疾病,跟上辈子的业力是有关的。
包括他智力,这个人好像头脑不聪明,那怎么说什么都笨呼呼的,跟上辈子的业力有关系,这跟更多的无明是相关的,你知道吗?越多的无明,越多的业障,
其实就是自己的业力太大了,导致的这辈子出生的时候,就有点呆头呆脑的,有点笨,就是很不开窍,真的不开窍的,当然就不可能接触所谓的佛法了,不可能接触了义经了,他当然不可能了,你怎么说他都听不明白的,所以明白了吗?
那情感也一样啊,下一堂课讲情感,还是业力决定的,
你为什么这一辈子没人爱,你为什么这一辈子遭遇的情感是破碎的,因为上辈子的业力导致的,
但业力总体来说是一种状态,就是你生生世世的状态,你上一世的状态如何?你这一世的状态如何?再下一世的状态如何?
知道这个之后,怎么办?那这么说我这辈子不就没戏了?我这辈子先不用管健康和情感的,我财富都没戏了,
你看人家马云肯定上辈子福德好,人家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那我能不能先定个小目标赚100万呢?好像我连这个都做不到了。有办法。什么呢?改命。
要不然为什么给大家解读了凡四训呢,可以改命的。它不给你改命的机会,你还修什么呢?它有改命的机会呀,
改命怎么办?还是两个字,状态。改命怎么也是状态?
告诉大家,你呀上辈子的业障,这辈子是可以消的,你这辈子不消,你下辈子还得消,
消业障的唯一办法,是体验它,经历它,也就是觉它。
今天这个课的关键地方还是跟夭寿不二是一样的,最后你来到性的地方,不着相的地方,不着相就是你的本自清净,
那先说一下,业力是什么?业力完完全全是你没有被平衡掉的情绪,
你说那个佛,不让你杀,不让你偷,就是五戒十善八,他让你守戒,其实是因为杀的时候你自己的感觉不好。
达摩祖师说的很直接了,达摩祖师说什么?在家居家,关键是见性,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就不是佛,你在家见性也是佛,不在家就是你出家,不见性也不是佛,
意思是什么?你出了家,你说天天敲木鱼,天天那个青灯古佛,你就以为你是佛啦?那没有用,就说你有没有剃度出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见性,
那见性,见什么性?你的性到底是什么?见性,六祖慧能说的自性就是性啊,见性啊你的自性就是性,
你的自性是什么?本自清静啊,我们先不管那个能生万法,先不管本不动摇,先不管本不生灭,先不管本自具足,
你的自性,首先第一点就是本自清净,你见性你清净吗?你都不清静,又见什么性呢?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性就是良知。这是王阳明的原话,
惟乾问:“ 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
先生曰: “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全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
~《传习录》
看这段话,这是传习录中的一段话,就是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惟乾是王阳明的弟子。王阳明的弟子问,良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这个知是良知,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我们一直在学这个啊,
先生曰: 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
这是王阳明的原话呀。良知呢就是天理的昭明灵觉处,也就是我们说的良知是用。
所以告诉大家,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体,明白吗?
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是相。这是体相。知善知恶是良知是用。体相用。
就是说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这是体,然后呢这个相是怎么来的?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是相。然后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个是用,怎么用这个本体呢?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修。
所以你看王阳明的体相用,完全融为一体,就是阳明四句教呀,明白了吗?
所以这句话就是,良知是天理的昭明灵觉处,就是良知是本体的用。
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那它的主宰处就是心。良知的主宰就是心之本体。
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所以良知就是性呀禀赋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良知就是我们的自性。
后面这个不解释了,后面这个很简单,就是说那个每个人都有良知,但是呢就被私欲障碍了,所以要格物致知。
这就是你的自性呀。你的自性是良知光明呀,你的自性是本自清净,你的自性是本自具足。
就是说你的状态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状态的第一部分是业力,你要消业障,就是平衡这个情绪,就是让自己去格物致知,
如此你才能活出你的自性,否则你活不出来的。你的自性是本自具足,你的自性是良知光明,所以第一你的业力是要消融掉的。
消业障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就是去体验它,经历它。
就是你上一世你没有平衡的业障,你这一世来平衡,这一辈子平衡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就是你有了情绪之后,你能不能致中和,致良知,没有第二条路呀,
比如成功学它不让你去格物致知释放情绪,或者思考之父,或者一些西方灵性的教导,不断地让你快乐 快乐快乐,
问题是你的快乐,如果在没有消除业障的基础之上,他是假的,
也是说你们的快乐是被刺激出来的,那个快乐他不是真正的由内而外的法喜,
你说你想给别人随喜,你是用头脑来随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你知道吗?
就是你看,当我在看到弟子班里面一些家人的改变,他进入弟子班一天两天三天,哇,他的改变比听我一个月课程还要大的时候,我自己有时候感动的热泪盈眶,哇塞,早知道弟子班这个作用,我早就成立了,你知道吗?就是我没意识到弟子班有这么重要,
就是好多家人分享的,在里面呆了三天才发现,哇塞,我听了一年的课,还是不会做功课,在这里面,三天会做了,
他是我的作用吗?不是呀,我天天给你讲,可是你天天还不会做。它是那个道场的作用,是大家互为老师,互为益友的这么个作用,就是大家的分享带来的。
所以消业障是你的第一个状态。所以当你有了情绪,就是你的业力开始显现了,
就是你现在说我愤怒,业力来了。你说我焦虑,业力来了。只要你起情绪,业力来了。
怎么办?格物致知,化烦恼为菩提,菩提即烦恼啊,消业障就是致良知,
这个是富贵第一部分,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状态,
富贵的第二部分,就是你当下的频率。我们刚才说的前世,那还有今生呢,你今生的每个当下状态如何?
这就是现在好多灵性,好多成功学,好多教导所关注的东西,干嘛呢?让你心态积极。
因为他知道,我们也告诉你,当下的状态很重要,就是你当下的感觉,当下的频率,当下情绪。
你当下快乐吗?你当下喜悦吗?你当下和平吗?你当下法喜吗?那一样的,我们也让你这样啊,我们也告诉你,你当下的状态决定了未来,
所以呢,很多教导就开始干嘛呢?让你重视当下的状态,
你不开心,想办法让你开心,你有恐惧,让你蹦极跳伞,让你就克服恐惧,你有各种各样的这种所谓的负面情绪啊,让你就是不要关注他,让你每天看好的,想好的,听好的,让你每天去激励自己,每天给自己打鸡血,就是他开始关注当下的状态了,
那当下的状态,如果说你只是用这种正面的激励你,不去消你的业障,那个业障一直都在,
就打个比喻,心理学上讲的冰山的一角,就是海上的冰山啊,这个当下的状态就是那个裸露在海面上的冰山。
过往的业力可是海面以下的冰山,你看不着的,你知道吗?
或者说当下的状态就是你的意识,而过往的业力是你的潜意识呀,他藏在海平面以下,
你光在海面以上做功课,光在海面以上,让自己去激励呀,快乐呀,那海面以下那一部分才决定的海面以上啊,
所以你就发现你很累,而且呢你还,时好时坏,但不能说一点作用没有,但是你发现你很累,为什么修行变得很累?为什么修行很累?因为以前心想生也干过呀,干嘛呢?给自己打鸡血呀,每天起来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今天一定要成交,我这个月一定要达标。
我以前都这么干的。喊的时候还是可以的,把自己喊的很兴奋,都冒汗了。但过半小时就冷下来了。就我能行吗?我能成交吗?好像不行吧,这个好难呀,
每次拜访客户就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交,他没什么了不得的,他跟我一样的,好吧,敲门吧。
其实内在是不和平的,不享受的,不舒服的,这就是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你知道吧,就这种方式是不可以的。
我们从来不让大家用这种方式,就一个方法,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消业障怎么消?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不快乐来自哪里,
你现在的不快乐来自于第一方面就是业力的呈现,什么意思?
别人为什么不给你机会?过往的业力决定的嘛。别人为什么对你不好?过往的业力决定的。你为什么没有钱?过往的业力决定的。
既然这样,别人不给你钱,你是不是感觉不好。别人不跟你合作,你是不是感觉不好。你自己没有钱,是不是感觉不好。
这个过往的业力在今生今世又开始呈现。怎么办?消业障。怎么消业障?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为什么是消业障?因为你在觉,一觉你就是本体了,一觉他就消融了,明白吗?
所以你事实上已经在消业,在处理冰山以下的,就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你在处理那个肉眼看不到的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你在处理这个了,你在处理上一世累生累世给你造成的今生今世的影响,所以它多重要啊,
这是消业障,消原罪,所以说,你在为你后半生,再给下一世积福报了,是这样的,
那你说,我今生今世还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啊,对呀,你今生今世也会积攒新的业力呀
什么叫积攒新的业力?业上加业呀。
别人不给你钱,这本来是上辈子的业力决定的,
他不给你钱,导致你恐惧,导致你不开心,你在这个恐惧之上,再进一步的去憎恨他,再进一步的去抱怨他,业上加业,
你旧的业力没消,新的业力产生了,你怎么可能后半生好呢?你怎么可能下一世好呢?你会越来越不好,
你不格物物致知,你不但没消旧业,你还造新业,明白吗?
所以你发现你怎么努力都不行,因为你的财富百分之百来自于你的状态,跟什么都没关系,
而你的状态,就是你的感觉,就是你的频率就是你的情绪,
而这个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你过往的业力,第二部分的你当下的频率
状态等于业力加频率。你每个当下都在释放频率,
所以当你遭遇过往业力在你现在呈现的时候,在你当下人生呈现的时候,你是业上加业,还是消业呢?
如果你业上加业,你怎么努力,你再多的行动都不会好,
如果你格物致知,你消业障,前世的业力,今世的频率,一起调,一起消。调你前世的业障,同时调今世的频率,你就能改命了。
这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你本具足呀,
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要本自具足,你必须活在自性当中,你的自性是清净。
那现在说一个今天课程的关键点,其实在上堂课夭寿不二中也讲了。
就是很多课程在教导你,你要转身呀,让你想好的,让你关注正面呀,就是全是告诉你往正面走,他不关注负面,
就是我告诉大家的,要活在性当中,不要活在相当中,
活在性当中,因为你的自性本自清净啊,就是你的状态的分好多,
你的状态,比如说恐惧是一种状态,焦虑是一种状态,喜悦是一种状态,兴奋是一种状态,总之每一个频率是一个状态,一个感觉是一个状态,
那最高的状态是什么?觉。最究竟的,最终极的,唯一的,真相的状态是觉。
而觉就是格物致知。觉就是疗愈清理。觉就是为善去恶。
什么叫觉呢?
王阳明原话,我刚才去找了下没找着啊,那个原话挺好的,其实在线下分享会这段话是必讲的,
就是弟子问王阳明啊,说已经明白了,就老师你讲的这些东西啊,但是要想去找快乐呀,不容易呀。
这就是很多家人的困惑呀,老师,你说的我明白了,不就是让自己感觉好吗,但是想让自己常保感觉好,不容易呀,就这个意思。
就是我明白了,我听了很多课了,包括很多老师都在讲,你一定要快乐,但是呢我想让自己常保快乐或者经常快乐,不容易呀,
弟子也有这个困惑呀,他问王阳明,王阳明说什么?所以啊,你这个就是理障啊,
什么叫理障?你用邪见代替真知,这是佛法里的讲法,理障啊,就是你的邪见代替真知之后,
你说我明白了要快乐,你用一种你认为快乐的方法让自己快乐,这就是理障。这个是不对的,
所以王阳明说,这里面有诀窍,弟子就问他诀窍是什么,王阳明说很简单,只是致良知
什么呢?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如此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快乐,这便是格物的真谛,致知的实功,若不靠这些真知,如何致知。
哇塞,全告诉你了,就现在很多人也有这种困惑,就说,老师,你讲的我都听明白了,包括了其他老师讲的我也听明白了,快乐快乐快乐,喜悦喜悦喜悦,和平和平和平,感觉好,感觉好,感觉好,
但是我怎么能让自己一直感觉好呢?我怎么就不能一直感觉好呢?我怎么觉得自己这个感觉好这么难呢?然后一会感觉好一会感觉不好的,得时刻的警醒自己,得时刻的让自己感觉好,感觉好,你这就是王阳明说的理障,你明白吗?
去心上求一个快乐,什么意思呢?你这是在快乐的打鸡血,给自己打快乐的鸡血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理障,
理障是用邪见代替真知啊,王阳明的原话这是理障。理障来自于佛法,就邪见代替真知,你就是落入邪见啦,落入邪见你还想求得正法吗?求不到的,
王阳明说这里有诀窍,诀窍是什么?只是致良知。你想常保快乐吗?就一个办法致知,就一个秘诀,就一个诀窍,就一个九阴真经,致知。
怎么致知呢?很简单,是便知是,非便知非,如此是便存,非便去,何等稳当快乐,
这什么意思?觉察,观照,我是觉,就这么简单,
什么呢?我现在很痛苦,我就关照这个痛苦,这就是快乐,你知道吗?
很多家人已经有这种体会了,在弟子班里,看到很多人的分享,就是他自己就说,现在已经发现一个现象,我居然在格物致知的时候,我感到了法喜,感到了快乐。对的,因为本体就是乐,
当你在关照的时候,你就是本体,本体它本自清静,本自乐,
所以当本体在觉察痛苦的时候,本体是快乐的,有意思吧,
我自己也有经验啊,有时候在格物致知的时候,噗嗤一声,自己就笑了,本来很让自己烦恼的事情,自己都笑了,真有意思,
你看这个人或者这个事情非得引起我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这么逼真,我明明知道这个事情不是真的,但是呢我还是胃堵或者胸口闷着,还是有了情绪,
当我又在觉这个情绪,我自己就在关照自己,就自己扑哧一声就笑了,在格物致知的时候,
所以有的家人他已经体验到了这个本体的乐,这是内在的法喜,这是真快乐,这是诀窍,这是秘诀呀,这就是消业障,就是个调频呢,
什么意思呢?你现在是不是很恐惧,关照这个恐惧,体验这个恐惧,觉察这个恐惧,你就是觉,你就是那个良知,你就是本体。
这个时候你是在体验这个恐惧,可是你时间长了,你刚开始不行,你可能做个半年或者做了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你在格物致知,即使你再关照这个痛苦,你内在是喜悦的,即使你再关照这个焦虑,你反而内在是喜悦的,即使你在关照这个所谓的负面情绪,你反而内在是喜悦的,
为什么?因为心的本体,本自清净,他本体就是乐,当你在本体当中,你不可能不乐,有意思吧,
就是你这么做,你才能永葆快乐,你不这么做,你不可能快乐。
所以真正的就是觉,这就是性,待在性当中,不被相所转,这就是如能转境则同如来
圣人转心不转境,凡夫转境不转心,全是一样的道理呀,这个明白吗?
就是跟大家讲的,这个时候就是在消业障,为什么呢?当你一觉,他自消融。
你以前为什么会有业力?因为你不觉,因为你不去观照它,因为你不去觉察它,明白吗
当你一观照,一觉察,你就中和了。这就是致中和呀,
是便知是,非便知非,就是消业障,就是致中和,就是致良知,就是忍辱,就是宽恕,
是便知是,这个是就是所谓的快乐呀,喜悦呀,兴奋呀,激情呀,就是所谓的正面的情绪。
非呢就是恐惧呀,焦虑呀,担心呀,失望呀,害怕呀,后悔呀,就是负面的情绪,
这叫喜怒哀乐发了。
而那个中呢,喜怒哀乐未发的那个觉性状态是本自清净,
所以我面对恐惧,我去觉察它,我去观照它,我就是中。面对喜悦,我去觉察它,观照它,我就是中。就是我体验了。
很多人是会体验快乐,不会体验不快乐,这就是你业力的根本,
同时这样你就给自己调频了,你调到了最高的振频,你不是给自己调到正面,而是调到了最高的振频,良知的振频,心之本体的振频,无善无恶的振频,给自己调到了这种振频,因为只是觉。
不定义,不命名,不评判,不抵制,不抗拒,不保留,不留恋,不期待,只是觉。就是用心若镜了,不降不应,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伤。
所以王阳明说,如此善便存,恶便去。是便知是,非便知非,就是善便知善,恶便知恶,如此善便存,恶便去。
善是什么?天理。恶是什么?动气。如此你就存天理,去人欲了。
天理是什么?天理就是良知光明。天理就是那个觉,心之本体的妙用,
恶就是动气,恶就是喜怒哀乐发的状态,你这个动气更多的是负面情绪,焦虑,恐惧,压力,失望,担心,动气就是业力,所以你的业力就去了,如此你人生就好了,你明白吗?
最最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一个字叫觉。还是在性上,不在相上。
还是用那个佛陀手掌开合的比喻,手掌开是有钱,手掌合是没钱。这叫动,这叫尘,这叫客,上堂课讲了这个了,就不说了。
手掌开合,这是动,这是相,这是客,这是尘,
那我的自性,我的这个觉性,不会随着手掌开而开,不会随着这个手掌合而合,这叫性,这叫一元,这叫无分别,这叫本自清净,这叫如如不动,这叫此心不动,
那现在一样的,有钱手掌开,没钱手掌合,这是尘,这是客,这是相,
有钱不会随着有钱自性就开,没钱不会随着没钱自性就合,
就是不会随着有钱我的自性就变得喜悦,不会随着没钱我的自性就变得悲伤,这个时候你就是觉性,你就是那个如如不动的性,
所以有钱手掌来,没钱手掌合,这都是相,这都是尘,那这就不是真相,
真相是那个如如不动的自性,就是你本自清净,有钱你清净,没钱你也清净,你就是佛
一旦你这样,你就本自具足,你就风调雨顺了,就是你原来自作孽的小我的东西,都消融了。也就是业力消融了,也就是频率调整了,
因为你来到了最高的状态,觉性的状态,所以佛者觉也。谁觉谁是佛,一觉就是佛,不觉不是佛。
所以达摩祖师说,必须见性,只言见性,不言其他。达摩祖师说的很绝对了,
他说的什么?达摩血脉论里面说的,若不见性,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明白吗?若不见性啊,
那什么叫你的自性?本自清净啊,你的自性本自清净,不是让你积极快乐呀,积极快乐的不是自性啊,你明白吗?
你的自性本自清净,就是那个觉性的状态,是那个是便知是,非便知非这个状态,是这么个状态,就是觉性,就是关照,就是觉察这么个状态,
如果你说你让自己用小我的想法,我让自己想好的,让自己关注好的,听好的,让自己远离负面,让自己不要去关注那些负面的,让自己有了情绪就转身,
这不是关照,这不是自性,这是逃避,这是二元分别。
如果不见到自性,说得三藏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三藏十二部经教不就是整个佛法吗?
小乘大乘全给你讲,就是你不管讲什么佛法三藏十二部经教可以统括为,你给别人教导一切的东西都是魔,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楞严经把50阴魔给你讲出来,你不见性,你在给别人讲东西,就可能是阴魔呀,你知道吗?
达摩祖师原话呀,若不见性,说得三藏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也就是这么来说吧,如果这个老师没见性,他在讲任何的课程,他就是魔,就是达摩祖师的原话呀,
达摩祖师说什么,只言见性,不言出家。只言见性,不言杀生。只言见性,不言淫欲,什么意思?
只看你见不见性,不看你杀不杀生。只看你见不见性,不看你有没有夫妻生活。只看你见不见性,不看你是否出家,就这样的。
所以五戒十善,你一见性,这东西他就没什么啦,就是说当你没见性的时候,你必须要守戒,你不守戒更完蛋,明白吗?
所以格物致知让你见性啊,这就是阳明说的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圣之点滴骨血也,
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就他这个致良知啊,就是我们整个传统文化的精华,就这一点滴的骨血呀,
现在自在大学有一些人啊,他揣着明白装糊涂,他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私欲,他说阳明先生这个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但是现在跟大家说明白的是什么呢?就是你想本自具足,你只需要做到两个,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因为格物致知是修,知行合一是用。
就是再说一下,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是相。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用。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修。
你必须要修啊,所以修让你格物致知,用让你知善知恶,知行合一。
体 相 用 修啊,你缺一不可呀,明白吗?
这个体是无善无恶,这个相是有善有恶,这个用是知善知恶。
怎么用这个体?要知善知恶。怎么能让自己来用?你必须为善去恶,你必须要修,
所以阳明四句教呀,王阳明到最后很感慨呀,不要再改我的四句教了,这四句教就是我最后的立言宗旨,缺一句都不对,缺一句都不行。明白了吗?
这就是今天的课程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要求你本自清净,因为本自清净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觉性的状态,因为你的财富来自于状态
而这个状态,第一部分业力。为什么?因为你原来不清净,
第二部分,你当下的频率。因为你当下的频率可能不清净,
那怎么能让自己业力消除,当下清净呢?不是给自己打鸡血,不是让自己去happy跳跳舞唱歌,参加高能量的课程灌顶,或者给自己开天眼或者通脉轮,或者加持能量,都不是。
只是很简单的,是便知是,非便知非,这就是诀窍,这就是那点滴骨血,只是很简单的观照,觉察,大道至简呀,就这么简单
观照,觉察,还需要花钱吗?你还需要请别人替你来观照觉察吗?所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就是观照,觉察。
这就是今天的课程,希望今天的本自具足能对家人们有所帮助,不光是对财富这样,健康情感一样的,所以三堂课其实是一堂课,但是我们还是分开来讲,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大家去说一下,
所以要想本自具足,你先本自清静,要想健康你先清净,而这个清净,他不是用人为的小我的做法来做到的,
它是一种觉察的做法,它是一种是便知是,非便知非的做法,这就是诀窍,这就是格物的真谛致知的实功,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
【心想生】自在人生本自具足(财富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