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心中的诗经——无衣

我心中的诗经——无衣

作者: 月婷轩 | 来源:发表于2022-02-09 05:45 被阅读0次

    诗经——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无衣,即字面意义,没有衣服。诗以无衣为题,认为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表现秦之苦,另一方面是表现士爱国之情。

    唐风中也有一首以无衣为题,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义。这是一篇标准的秦风,以秦之铁血,秦之好战为背景,来宣扬秦地之民风。

    诗分三章,重章叠句,三章每章仅换四字,却为我们描绘了秦士的士气与爱国之心,当然,古今学者多有歧义,而我却偏重于爱国之情,兄弟之义。

    诗三章之第一句,均以设问开头,又以肯定因答。作者以秦之将士的口吻表达出了同袍、同泽、同裳而共进退的决心与斗志,将文章在开头就引向了高潮。而如此写法,在形式上更像是一首战歌,像是秦军在作战前准备,而歌之意将战前准备推向了高潮。试问身边都是可以信任的兄弟,以至于同穿一衣,同穿一裤,那么,我们必然可以生死相依,共抵外敌。

    第二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矛戟、甲兵:后三样都是兵器,而修即有修理,也有整理的意思,其实也是战前准备。而为何要作战前准备呢?因为王于兴师,至于王为何兴师,这里没有明说,可是王于兴师,将士们便立即整装,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是军纪严明,另一个是将士有战之心。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那么,此诗中所讲之王,是秦君,还是周王室呢?如果讲周王室,则为大义。如果讲秦王,则为秦之私义。这里不作细查。

    全诗第三句,为点晴之笔,也是全诗之诗旨所在。即,与子一起,同进同通,共抵外敌。这也应该是本诗最后的中心思想。

    有一种解释,我觉得非常好。

    诗人以三章重踏的句式,层层递进,第一章所写同仇,即统一思想,第二章所写为偕作,即统一行动,第三章所写为偕行,即统一征战。将战歌与战意推向了至高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中的诗经——无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fi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