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作者: 楚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1-26 07:23 被阅读0次

针对wuhan 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情况,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月22日表示,从现在来看,它的来源就是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高福指出,一开始只是动物到人的传播,再就是病毒对宿主的适应突变。大家看过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就像猫鼠游戏,在互相适应。到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出现了人传人现象,而且已经出现一些社区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终于找到了宿主,这对于进一步预防、治疗是个好消息。然而,“新型病毒来源明确”的后续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批批科技专家、医疗专家还要为此辛勤工作,直到战胜这个新型病毒。专家“时刻准备着”“时刻忙碌着”,我们也不能只是袖手旁观。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一些陈旧的餐饮坏习惯何时才能丢弃?

其一,需要丢掉“舌尖任性”。我们什么都敢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什么不敢吃?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一次次升级修改,愈来愈严厉,可是依然有“舌尖任性”的人为了“一饱口福”而去吃野生动物。宾馆饭店、销售市场、市井百姓,与执法部门玩起了“躲猫猫”和“地道战”。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动物养殖”已经实现足可以满足“舌尖诱惑”的情况下,为何就不能放过野生动物?在执法的时候,查处“捕获野生动物的猎人”是不是也该查处“烹饪野生动物的厨师”?是不是也该查处“吃食野生动物的食客”?

其二,需要丢掉“万筷齐发”习惯。我们的餐饮习惯,尤其是聚餐习惯,都是“万筷齐发”,一桌人的筷子都伸到一个盘里。如果主人准备了“公共筷子”,一定会被认为“自命清高”。不使用“公共筷子”,看似热情实际是陋习。这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是不卫生的习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推出了宾馆饭店“黑白筷”,也就是专门夹菜用的“公共筷子”,这是不错的变化。面对新型病毒,“公共筷子”的推广步伐需要加快。

其三,需要丢掉“热闹聚餐”方式。我们在一起就餐的时候,都是满桌子的饭菜,所有人都“一个锅里摸勺子”,这样的习惯之下,口水、病毒也就间接传播了。这其实是一种餐饮隐患,比如共同进餐的时候有陌生人,谁知道谁有没有传染病?因此,推行“分餐制”是时候了,“分餐制”并不会降低“热情待客”的心情,而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吃野生动物的嚣张。放过野生动物,何尝不是放过我们自己?为了打赢生命安全保卫战,希望人们能够放弃餐饮坏习惯。

相关文章

  • 2021-04-15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闭嘴最安全。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做左几十年人,乜野应该讲,乜野唔应该讲都唔知?!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先学说话再学做事啦!无啦啦,米来惹我同我屋企人...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最近的新闻可谓是五花八门,D&G辱华事件,群星站起拒绝出席,然后就是俞敏洪公开演讲说女性使国家社会堕落等等,有关言...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指吃了本不该吃的东西,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佛教我们戒淫、戒杀、戒盗、戒妄,只...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现在是一个不爱吃东西,不爱说话的姑娘…… 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也像所有的...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反思的一些世故,总让我想起八个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深深地烙在我心上,不是因为它是...

  •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夜里三点多,一阵急剧腹痛,把我从睡梦中痛醒,腹内咕咕作响,我慌忙往厕所跑去,本以为去趟厕所就万事大吉了,谁知道刚往...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老祖宗流传的话很有规律,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去体会。做到知行合一才行。才悟道和懂得。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话越多,招致祸患的几率也就越大。 清代咸丰皇帝下令百官建言献策。 曾国藩二话不说上了一份奏折,毫不客气地指责...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邻居家的叔叔出了严重的车祸,现还躺医院了救治。事情已经发生至少有一个星期了。周围邻居都闭口不谈,即使谈也会避重就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hj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