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号称筹备6年、投资3.6亿元的科幻战争电影《上海堡垒》上映。该片由热门作品改编,著名导演掌舵,顶级流量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几天后,豆瓣评分下降到3.2,票房只有1.24亿,排片下降到5.3%,可谓票房口碑双失利。网上网下“有口皆骂”,以至于导演、编剧、主演纷纷出来道歉,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新奇观。
说到科幻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享誉世界的漫威。漫威从2008年的《钢铁侠》到今年热映的《复联4》用十一年的时间在全世界收割了超200亿美元的票房。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黑寡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的名字,现在在百度指数上仍保持着几万上下的热度,不时出现在人们谈论的话题中。漫威电影在中国既收获了票房,又深入人心。当大家都习惯在漫威电影精彩的剧情、科幻的画面、酷炫的特技中流连忘返、交口称赞时,我们也常常思考,中国能拍出像漫威一样优秀的科幻片吗?
科幻题材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短板。在这条拥挤的跑道上,欧美的繁荣更显得中国电影越发势单力薄。首先,中国的科幻文学不发达,直到几年前《三体》畅销和在雨果奖获奖,才使科幻文学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但是,仅仅一部作品的脍炙人口并不能撑起整个科幻艺术界,漫威的超级英雄之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是因为有个宏大的漫威电影宇宙,在多数著名IP已经有系列片的前提下,漫威搭建了一个所有英雄“大乱斗”的复杂关系网,DC都难以望漫威项背,一盘散沙的中国科幻电影,更是任重道远;另一个则是技术的问题,这些年来披着“科幻皮”的喜剧片、偶像剧让观众渐渐失望,“五毛特效”、画面粗糙的制作也让观众自嘲中国只有“土味科幻”。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观众才又对国产科幻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这是《上海堡垒》上映后网友的一句评价,《上海堡垒》的失败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流浪地球》的讨论,根据百度指数,近7天,《流浪地球》的搜索指数最高峰值达26594,同比增长1173%。2019年被业内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因为《流浪地球》的开创性意义让我们终于拥有一部扎实的硬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可以说是稳稳跨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第一步”,而《上海堡垒》这“第二步”却让中国科幻一朝回到解放前,这也就难怪《上海堡垒》遭到群嘲了。
科幻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影类型,对于想象力和电影工业有着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中国电影不可避免的方向。一个产业的成熟需要有很多人的集体努力,失败和成功都是必然的。虽然“国产科幻电影关门论”的说法被无数网友引用和调侃,但国产科幻片不会因为一部《上海堡垒》而停止进步,烂片终会被人们遗忘,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可行道路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早在今年5月,科幻作家刘慈欣谈及中国科幻电影时就曾预言:“我们不可能,也很难指望以后每一部科幻电影都像《流浪地球》这样。”在他看来,中国的国产科幻电影目前还不具备西方的电影工业体系。虽然这些差距是可以通过努力缩短的,但前提是“创作者应该对科幻本身有一种情怀”。《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曾表示,拍摄《流浪地球》让他意识到,中国电影工业化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要建立一套像好莱坞一样成熟的产业流水线还有很长距离,也需要更多的尝试。
《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国产科幻从此就能顺风顺水,《上海堡垒》的失败也不能断定国产科幻彻底毁掉。最近,舆论场冷静下来了,日益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中国科幻电影之路,道阻且长,距离进入良性发展、全面爆发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好在,观众基础尚在,优秀原创作品也不断增多,特效制作水平更是日益提高,我们可以期许一个光明的未来。
有文章梳理了新中国的科幻电影史,其实早在 1963 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出品的短片《小太阳》就已经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萌芽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珊瑚岛上的死光》《错位》《霹雳贝贝》《合成人》都是很优秀的科幻题材作品。然而,离工业化的标准,还差很多,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又重新让观众燃起了对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信心。
影评人电子骑士的一句话被多次引用,他说:“烂片多了是好事,不用担心:泡沫总会破裂,沉渣总会滤净,万马齐喑无人歌唱才是最糟糕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上海堡垒》的失败似乎也并不是没有其意义。
“虽然科幻元年的荣景未必会因为一部失利的《上海堡垒》就此谢幕;但产业界的眼光依旧必须回归到影片质量的经营上,不论是电影、明星或类型片,皆是要藉由长时间的投资与经验积累,方能催熟整个影视产业。”张婷婷说。
作者点评:科幻电影在中国这个没有任何土壤的大地上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尤其长出来的东西,参天大树是幸运,但更多的是杂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