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634天 23.11.27 运动打卡第548天 3728h 约练826
最后时刻效应,也称最后通牒效应,常指在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或做出决策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常常也会被理解为,“拖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采取行动或做出决策。
我常常也会这样,没到最后一刻,总是不会太过着急,往往也不会太有思路,而到最后时刻,效率就会很高,当然,只是指完成的效率,而非质量的效率。
所以我也想着要做些改变,以希望能够将质量提高,而非仅仅停留在完成的层面。
今天的案例督导报告,也算是最后时刻才完成。而这一次,虽然也算应了“最后时刻效应”,但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周四做完咨询,周五一早就出发去爬山了,周日晚上回来,累得只想睡觉,所以只能留到周一,也就是今天才写。而周一又是工作日,安排了些工作,其余基本就都用来写督导报告了。
因为比较有难度,所以需要花不少时间,白天也利用了些时间,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晚饭后继续,为此还将晚上的课给请了假,终于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了报告。
哦,想起来了,中午还去做了个咨询,所以整体还是比较忙碌,看起来又给自己找到了些最后完成的理由。
其实,客观来讲,不到最后时刻完成,也是可以的,只是前期的时间,思维不够活跃,成型的比较缓慢,而到最后的时间,因为紧张、压力,以及骨子里想“好”的那股劲儿,思维就活跃起来,思路也变清晰,完成的效率就变高了许多。
所以呢,“拖延”也非坏事,而是利用较少的时间,做最大的事。如果自己不在此处纠结,那就不是事儿,至于质量高低,或许可以实现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