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了解自己的父母?
前阵子说好多内容想好好写写,都搁置了,一个字总结:懒!真的是懒,这一阵子工作忙到没空摸手机,回到家就懒到连打字都觉得麻烦,就想着我念出来,设备就可以识别出我的语言转换成文字,微信可以做到,但需要你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往往转换出来的都是词不达意,生出一些个笑话。罢了罢了,就好比这两天没看书,感觉思考问题也没前一阵子勤奋了,有点失落感,这失落感倒真是我今天活动起手指的原因。
前两天看的奇葩说,那一期辩题是“父母和你说我想去养老院,身为子女,该不该答应”,我把这一期推荐给了我身边的朋友,因为这一期由这个辩题延伸出的思考很多,想让他们也看看,或许从中思考后会有所得,但是发现事与愿违,毕竟每个人固有的观念就注定了会不会接受我的推荐。我能理解,但还是有失落感。“亲情”这一本被后人赋予的名词,虽本冷漠,但无疑古人赋予了它的意义是可以归为美好的一类,才有接下来我所说种种,也是基于此大前提下。儒家讲尽孝道,而这个孝万万不能是愚孝,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做的都是愚之孝。
整期完整看下来,你会恍然这个辩题的问题所在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通病——我们并不那么了解我们父母的所思所想。父母一辈一些会出于顾及子女的考量而对子女说了谎话,就像我们身在他乡会选择报喜不报忧一样,这种表现归根结底是我们这个民族愿意此种方式表达感情的结果,而这又是生活告诉我们的,我不想追根溯源到缘何,讲清楚又可以另起一灶,另成一文了。现在问题出现了,在我们不那么了解父母一辈的前提下,我们就开始讨论要怎么办。你才发现,孝,同我们自己看其他问题一样,你只有在较客观的较全面的已知认识上才能自己看到问题所在,才能有一个较为公正的判断,那辩题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可惜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不是么?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一下父母与我们和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不可否认这其中会有特例,排除这些特例来看。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所处的时代并不像我们现如今这般的信息发达,父母受教的思想多为传统,人到中年,老年同我们年轻一辈一起体验这信息化的新时代,虽切身经历了这一变化,但你要知道跳出固有认知来看问题太难做到了,想想我们自己就明白了。他们这一辈人绝大多数里子就没有被新世界改变过,我们可以说父母与子女相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以他们认为益的方式去养育子女成人,竭尽所有。我们听到的老话都是诸如“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云云,但你现在会听到年轻人这么说么?听到更多的是“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哪有精力再去养一个孩子”“我觉得我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去给予我想要给予他的东西”等等之类。对比下你发现年轻人早已经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打破了老一辈的固有思想,更多的是思考自己,或者说相比我们的父母一辈儿,我们无疑是自私的,自私的体现也是在方方面面。跟今天我写的文最相关的一个影响,就是孝,我姑且称为孝的断层。因为我们父母一辈人对于他们父母一辈的孝和我们这一辈对于我们父母一辈的孝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所说的“孝的断层””听起来好像完全否认了我们这一辈人对于孝的做法,那么你就先从这学会抛掉固有对于“断层”的认知,试着理解我所谓的再来评价。这根源我找到的是现在所处的智能化信息化的世界。
题外话,在科技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之时,探测器都可以将触角伸向木星等等,我们享受着这些变化带来的便利与趣味感而乐此不彼,却让自私的我们此刻偏偏遗忘掉了自己,偏离了跑道,遗忘掉了我们本身所能掌握的事情,这影响太多太大,我说到天亮都说不完。说这是题外话,也不确切,看着好像跟“孝”毫无关联,但确是我认识到的实实在在的起因,对于“孝”的影响也只是这起因所引发的海啸的冰山一角。科技你换个角度去看它,它一下就变成了现在人类唯利是图的遮羞布,我只是让你换个角度来看,并没有否定它所带来的价值。既然说到这里,我就简单说两句我想的,我们学历史时,最常听到历史分界点的那几句话是何?“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还有现如今的“信息时代”之类,这其中当然还可以再细分一下,而每一个代表性时代,单从对于人的影响来说,都在从头到脚的改变,从生产到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事情都是人来做,思维方式的改变让这波引力波冲击到的地方可谓方方面面。我能找到的问题一个阶段性源头就在这了。对于历史中时代的划分至少对于我来说,本没有那么敏感,或者可以说是没理解过,现在间接切身经历过两个时代的过渡才有了顿悟。对我来说,生活在这个资源极度丰富的时代在老一辈眼里是幸福的,但我却并不觉得,倒是对于经历了时代的过渡而感到万分幸运,让自己能更深刻看问题。
这些分明的历史结点在交接接力棒时,已改变思维方式的人们还能做到借古鉴今,或者我用有助于表达我要说的东西的角度来言便是人们大多数还能做到保持一个相对清醒的头脑去适应、开拓新环境。这个开拓类似于创新,而人类总能找到一个有助于全人类发展的发向去大刀阔斧。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渐渐社会上很多问题出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环境污染。我们是如何解释现如今的雾霾?“伦敦也曾遭遇过,这是工业革命都会付出的代价。”,一个“都会”就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它告诉我们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大力发展新技术去治愈每天的雾霾天。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开拓新环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偏离了跑道,潜移默化中越走越远,就好比你自己撒了一个谎言,在你自己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而去面对承认它之前,你会被自己接下来的谎言最终团团包围住。我们看到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生产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对于雾霾的解释说穿了就是为了追上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不惜代价所撒的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文明照比中华文明来说还处于摸索阶段,无疑在他的带领之下他们的思想还不能达到去思考让自己人类的文明能够健康良好传承下去,其重要性在他们带领的这几百年也根本没有意识到。想想有点惋惜,真正好的东西已经不符合现如今这个社會,我們需要的是「快」,而现如今应运而生的产物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而信息時代的到来无疑让我们生活中的问题由量变发生了质变的变化,在我们无法做到保持清醒头脑的情况下,纷繁而巨大的信息的冲击无疑带来的是不益的影响。如果你细思考思考生活中给你带来的疑问,或许都能找到了一个根源。这也是为何我们在当下会过渡思考自己,过渡关注自己的原因。
我用了两大段来说这个事也丝毫没有偏离我想讲的“孝”的这个主题。现在回归到这个小主题来谈。
我们的过度关注自己,丧失了我们很大的精力去关注别处,但却能使我们更深刻得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无法评判这“自私”的好与不好,但换个角度,还是从自身出发,对你是否有益呢?此刻我试着回想从小到离开父母到只身一人在外的重要结点,顿感惭愧。
再有不排除父母一辈儿可以跳脱出传统思维来看世界,选择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是在于你对于你父母了解的前提下。我们固有认知是何?老而无用。赵王一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侧面证明我们固有的认知。现在人喜欢说“老小孩”,也是一种颇带居高临下调侃之意。多与老人聊聊天,你又会发现新世界,否则你也只能同人附和着“老小孩”。
前面我提到了愚之孝,也说到抛开固有认知看问题很难,本身固有认知无论对错,而跳脱出来能让你更全面更客观的看到人们对待问题思考。而辩论这种节目呈现的方式,虽然只有正反两方,但却能引导你真正开始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你也就会明白并不是所有父母年老之时都愿意围着子孙转。暂不论父母对我们的了解有多少,我们不能要求除了自己以外人的按照我们理想来做事情,能做的是此刻问问自己你到底有多了解自己的父母。
写到这我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我认识里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但我却用了很多诸如“大多数”“绝大部分”这类统计类的词语,又有点自相矛盾。姑且就留给我自己去思考问题所在吧。
最后说一点节目里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回应,我说予你们来听,“可不可以把我们生活里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也好与我们父母联系起来,好比你喜欢吃火锅,让自己吃火锅的时候就不自主的想起他们”这时候你也会觉得欣慰,家不曾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