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安放何处,没错,是灵堂,不是灵魂。定下这个标题时,有朋友说太不吉利了,为什么不说灵魂安放何处呢?
一是,我要说的就是我的灵堂将来安放何处,并非是我的灵魂,二是我没必要有意把题目写得看上去高大上,颇有励志感一样。更何况,我的灵魂有处安放,但我的灵堂安放何处,我还真的不知道。
灵堂安放何处,这个话题源于我和同事的闲聊。我们从当前经济形势谈到了房地产行业,说到房地产自然会提及房价,说到房价必然会谈及买房。
买房于我而言,这辈子应该是不会再有的行为了。于是,我说租房也挺好,想住哪里住哪里,自由。
一位同事说,没有自己的房子,将来死了都没地方设灵堂。我听了这话,禁不住笑出了声。不由得反驳到,心中若有,何必在乎形式。就像黛玉嘲笑宝玉,要祭奠金钏何需非得找口井,一碗水就够了。
对我这个无神论者而言,死后何须灵堂。早已登记了遗体捐献,若有幸身上的某个零部件为人所用,岂不是一种重生,反倒是死之大幸矣。
若朋友当真有心,想起我时,点支香烟就算祭奠了,抑或倒杯酒,酒杯中自然也能看得见我,又何需灵堂。
这个话题也许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忌讳的,即便是我,虽不忌讳,也许隐约之中也还是触动了一些心思吧。
是夜晚间,我竟然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似乎是几十年前母亲单位分配的一套单元房,却又似像非像,隔壁竟然躺着一个死人。好在我自小就胆儿大,半夜醒来把梦境回味了半天,也不知道此梦是何意!
听说这些天电视剧《装台》特别火,由于编剧是西安人,主演是西安人,写的也是西安人的事,电视剧中随处的景、随处的美食,都是我们日常随时能看到和吃到的,自然很有亲切感。
我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在爱奇艺上看了几集,还算是能看得下去的一部剧吧。然而剧中人物的生活毕竟离我还是有些距离,改编得也更像是一部主旋律,弘扬劳动者的幸福是双手创造出来的。与原作相比,电视剧的基调要温暖许多。
看着这样的剧,让我突然想起了贾平凹的《秦腔》。这本书是我淘来的二手书,但淘来之后就放在书架上,再也没有翻动过。
在《装台》热播的时候,我想起了这本书,并且决定阅读。抽出这本书,看到封面上写着贾平凹长篇封山力作。
此书完稿于2004年。我翻开书,由于排版太密,加之还有错别字,让我疑心这本书并非是正版书。书中描写的棣花镇、清风街的生活,距离我的生活比《装台》中的还要远。
勉强看了20多页,我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也许和这本书的缘分还没到吧。我不再勉强自己,于是直接翻到后记,看到贾平凹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竖起一块碑子。
贾平凹用文字为他的故乡立碑,是为了忘却的记忆,应该不会想着为这份记忆设个灵堂吧。
灵堂多是设给活人看的,不设也罢。生前若是能召开一个人生告别会,倒是比设个灵堂要有趣多了。
说到底,灵魂的安放远比灵堂的设立要重要得多。我的灵堂若无处安放,便无处安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