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稀缺

作者: whybask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21:15 被阅读24次

    07稀缺 | 数量少的说了算

    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形:一样本来对我毫无吸引力的东西,仅仅因为以后恐怕看不到了,而立刻变得迷人起来。物以稀为贵。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特别是处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商业世界的研究也发现,管理者对潜在损失比对潜在收益看得更重。就连我们的大脑似乎也是为保护我们免遭损失而进化的:阻挠“着眼于损失”所做的决定,比阻挠“着眼于收益”的决定,难得多。

    市场上的“错版币”有更高的价值,讽刺的地方就是: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

    在销售领域,不止是“数量有限”的实物稀缺,还往往搭配“最后期限”的时间稀缺,让消费者感觉获得产品的机会渺茫,造成物以稀为贵。

    就稀缺性原理而言,它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和其它影响力武器一样,稀缺性原理钻了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这个漏洞本来也自有道理,我们都知道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稀缺性原理成立的一个原因在于,根据它来做判断,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个理论,只要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保护自由的需求机会使我们想要它们(以及与其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愿望愈发强烈。因此,一旦短缺、或其它因素妨碍我们获得某物,我们就会比之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要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

    孩子们都有逆反期,将这期间他们力争自由、反抗限制的倾向,理解成对信息的求索恐怕是最合适的。孩子们测试过自由的极限在哪里(顺便也测试了家长们有多大的耐心),他们就能弄明白,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己能控制多大的地方,又有哪些地方必须受制于人。而明智的父母总是会尽力提供前后一致的信息。

    青少年对义务想得较少,他们更关注身为一个年轻人自己所应有的权利,这没什么出奇。在青春期对孩子们施加父母的权威,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要是企图控制他们,青少年不是阳奉阴违,就是公然对抗。

    要理解逆反心理和稀缺原理的运作,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不过,我们很少意识到是逆反心理带来了这种想要的迫切感,而只知道自己就是想要。

    几项有关审查的研究得出了异常一致的结果:某类信息遭到禁止之后,人们无一例外地更想得到这种信息,并对其给出较被禁之前更有利的评价。

    要是一些特别聪明的人在某问题上持有不受欢迎的立场,或其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他们兴许会做一些刻意的安排,让自己的信息遭到禁止,从而博取我们的赞同。讽刺的是,对这类人(如一些边缘政治群体的成员)来说,最有效的策略恐怕不是大肆宣传他们不受欢迎的意见,而是让这些观点遭到官方的审查,再告知公众自己遭到封杀的消息。由此看来,美国国父们在起草宪法的时候,把保护言论自由写进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光是在坚定地倡导自由主义,还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心理也懂得不少。因为他们拒绝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也就减少了新的政治概念通过逆反心理这一非理性过程赢得支持的概率。

    我们看重受限的信息,一旦认识到这一点,稀缺原理就能被应用到物质商品之外的领域。信息、沟通和知识都适用这条原理。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看出,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杀它,只要把它弄成稀缺信息就行了。根据稀缺原理,要是我们觉得没法从别处获取某条信息,我们就会认为它更具说服力。

    我们是觉得新近变得短缺的东西更宝贵,还是一直就短缺的东西更宝贵?通过实验,答案一目了然:较之一贯短缺,对从充裕变到短缺的资源,人们的反应更为积极。……社会科学家已经确定,新出现的稀缺更使人觉得迫切,这是造成国家政治动荡和暴乱的主要原因。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条件改善后,要是在短期内出现剧烈逆转,最有可能爆发革命。而且,最容易起义的,不是那些传统上最受压迫的底民—这些人已经把自己的贫困潦倒看成社会的自然秩序了。相反,走上革命道路的,往往是至少品尝过了更美好生活的人。

    这种模式为统治者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倘若政府想要从政治和经济上改善传统中受压迫群体的地位,问题就来了:在这么做的过程中,该群体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自由,一旦有人想要夺走这些自由,政府就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了。到了手的自由,不经一战是没人会放弃的。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国家政治,家庭也是一样。父母随随便便地许诺权利、设定规矩,有可能在无意之间给了孩子一些自由,之后再想夺走这些自由的话,孩子们必然会反抗不休。……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

    如何避免: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是来自对它的占有。我们千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每当碰到某种稀缺压力,我们同时也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从这样东西里获得什么?如果答案是,占有这件稀缺的东西能让我们享受来自社会、经济或心理上的好处,那就去占有它吧!稀缺压力能相当准确地衡量我们愿意为它承担的价格—它越是难以得到,对我们也就越宝贵。可更多时候,我们想要一样东西,并不是单纯地想要占有它。我们想要它,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我们想看它、喝它、摸它、听它、开它,或者以各种的方式用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拾理性的眼光。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转入第二个阶段: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如果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因为想拥有它,那么我们应当利用它的稀缺性来判断该为它出多少钱。倘若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为了它的功能(也即想要驾驶它、喝它或吃它),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该物品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影响力》的其它学习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稀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muwxtx.html